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美术教师。北京市优秀美术教师,北京市支教先进个人,北京市第四批名师;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区优秀“四有”教师,海淀区美术名师工作站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参与编写全国美术教材、教参并做示范课;承担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任务;出版个人专著《幼闻鸟语 稚品花馨——小学生中国花鸟画赏析教程》;成功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北京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课题;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优课。
教育故事1: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我们的孩子就是花园里的花,他们的绽放不需要任何理由,在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我始终平等的对待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不管是生里有缺陷的孩子还是健全的孩子,不管他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和环境。
我曾经教过一个严重“自闭症”的孩子小雨,一年级入学时,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特别随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下座位、出教室、乱动别人的东西、大喊大叫,所有任课的老师都很头疼。同时我还发现,他画画同别的孩子太不一样了,别的孩子都是把纸放在桌子上,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去画画,而他用一只手拿住纸的一个角,把纸提起来,另一只手从反面画,而且只用黑色的彩笔,并且随意画,根本不去管你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这时我就想:,难道自闭症的孩子就无药可救了吗?他就永远生活在自己那个封闭的、黑色的世界里了吗?
于是在课上,我对这个孩子更多了一份期盼与关爱。开始,我曾尝试着与他沟通,但没有用,他什么都听不进去,比如我说:小雨你要把纸放在桌子上,不要总是用黑色。当我给他拿出其它颜色的彩笔时,他很快夺过去,放在了盒子里,又拿起他的专用的黑色。怎么办呢?我暗暗对自己说,别急总会有办法的。
后来,我尝试着拿纸用彩色笔画画给他看,并说:小雨,你看这张画多好看呀,他看了看,似乎若有所思。于是我赶忙拿出彩笔让他画,不管他画的是什么,我都会说,小雨画得真好看。在我不断地沟通和鼓励下,小雨终于拿起了彩笔画了起来,当然此时的他是不会管你教的是什么的。那么,怎么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也拿回家一张完整的画呢?
接下来,我尝试着帮他起稿子,比如给他画个苹果让他涂颜色,但是我马上又发现,他根本不会搭配颜色,比如红色的苹果,他会用黑色涂上去,真是一团糟。于是我又尝试着给他搭配颜色,告诉他哪里该涂什么颜色并且先给他涂上一点,让他接着涂。看到他涂完了,我马上夸奖他,小雨涂得真好,妈妈见了一定喜欢,他也会开心的大笑起来。
虽然此时的他还是不能与人很好的沟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感觉到他的改变:他懂得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也能像别人一样完成一张好看的画了。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小雨又产生了依赖心理,他总是缠着我给他起稿,拿到纸总是说:“帮帮我”。我想怎样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己独立完成作品呢?于是他再让我给他画时,我就对他说:“老师很忙,你能自己画吗”。他看到没希望了,就无奈地自己拿起了笔。慢慢的,小雨终于能自己完成作品了,看到了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倍感欣慰。事实证明:有了爱,花儿就会慢慢绽放。
教育故事2:
我一直遵循教育是具有生命温度的教育,一直在用心感受和创造着教育的生命温度,让孩子和我因为彼此而感到幸福!
我教过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学期初我发现他不仅不爱画画,不带用具,上课还爱搞小动作,不仅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其他人上课。我在课下也了解到,学生们对他很是反感,说他总是在课上捣乱,常常惹老师生气,是全班公认的“捣蛋鬼”。这样的一个孩子,难道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我想对这样的孩子靠严厉的批评是不行的,那样会适得其反,会造成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化。怎么办呢?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于是我在课下主动找他谈心,开始这个孩子还很倔,大有一种无所谓的架势,我没有生气,先是表扬它的优点,并告诉他所有的老师都说他很聪明,这时他的态度有了好转。然后我再让他自己找缺点,让他认识到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我看到他的脸红了,我又问:“你想改变同学们对你的看法吗?”他点了点头,于是我给他制订了计划,我们俩还达成了君子协定。
在课堂上,我抓住一切机会,看到他有一点进步就表扬他,我看到他一次次低头偷偷地笑了,那种笑带着一丝羞涩、一种满足,不仅如此,不爱画画的他还经常向我请教画画的问题呢!上课再也听不到同学的告状声了!当然,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不同的学生,我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用爱去感化,春风化雨。事实证明:有了爱,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会心灵相通;有了爱,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教33年来,在美术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始终以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鞭挞自己,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就是我一生的梦想和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