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育英学校,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鼓励他们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总书记的殷切话语为海淀区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时隔一年,5月30日上午,海淀区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北京市育英学校举行。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和同学们亲切交谈的学生农场里,西红柿、黄瓜、西葫芦、扁豆等菜苗长高了很多,小农场里还新增了玉米、小麦等很多新品种,育英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这里浇水、松土、除草,娴熟的动作、自信的介绍,不难看出,生机勃勃的小农场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实践乐园。
海淀区积极探索“科技+劳动”融合教育路径,主动链接高端优质的校外基地,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场所,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不仅能确保劳动教育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如今,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坚持守正,还在不断创新。13个课程群,形成劳动基础课程、劳动拓展课程和劳动自研课程的三类劳动课程结构,并融合了浓重的科学元素,学校用220余万条评价数据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形成了“科学+”劳动课程,由此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教育链条。
北京十一晋元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伊始便将很多空间刻意留白,让一届届学生基于实际需求亲手改造校园,将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劳动教育的生动课堂。在这样的理念下,为了满足种植需求,学生将875平方米的屋顶设计和改造成了“元气活源屋顶农场”,集天空农庄、阳光讲堂、室外阅读区和会客花园于一体。今年,基于学生发现农场的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嗅觉实验室”,帮助学生研究适合本地气候特征的香味花卉,研制香水、香味食品、香味花卉标本等衍生品,营造激活嗅觉、放松心情的自然环境。一直以来,北京十一晋元中学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将热爱劳动、关爱和服务他人的基因根植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海淀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围绕劳动教育特色发展,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1月12日,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中心成立,该中心开发了以“京味儿”文化为主线的“燕京八绝”文创课程和“三色+”课程,构建了基地实践课程、主题定制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涵盖传统手工艺、现代农业技术、工业生产劳动等领域,满足不同学段的多样化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建设标准,海淀区教委出台了《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实验学校和研究学校评价细则》《海淀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服务标准(试行)》等文件,引导学校科学制定符合海淀区中小学办学现状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劳动教育实施举措。目前,全区已评选出50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80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和50所劳动教育研究学校,建立了48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协同发力,学校多样化劳动教育的需求得到持续支持和释放,全区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得到更好落实。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个为劳动教育设置学科带头人的区,海淀区2025年将继续评选25位区级劳动教育学科带头人。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