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家校社共育,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
5月13日,由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与海淀区教委联合主办的“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现场会”在万泉小学召开。校园内外热闹非凡,20多个社团展示各自的特色活动,吸引嘉宾驻足聆听。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万泉小学不仅在社团活动中亮点频现,还通过班会课充分展示了课堂内外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
2024年1月,教育部公示了98个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海淀区位列其中。据了解,为推进“双减”政策实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海淀区于2021年12月成立了北京市首个区级家长学校,探索区域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时至今日,海淀区实现家庭教育服务区域内全覆盖,完善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家长学校体系建设,建设优质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不断提升校级家长学校的工作能力,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建立了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体系。通过“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课程推动、社会参与、学校实践”五位一体的家校社共育模式,统整并充分调配各级育人资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贡献了海淀智慧。
携手共绘成长蓝图,需要统筹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开拓创新路径。令人欣喜的是,海淀区已拟制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在筹建区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管理体系,优化了公安和检察系统选派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了校园法治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海淀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