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其中,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共452项(含高校和科研院所),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海淀区参评成果11项,获奖9项,获奖比例为81.8%,其中一等奖2项(全市共12项),二等奖7项(全市共28项)

在北京市区县层面,获奖总数29项(去除高校、市属科研院所的获奖数),海淀区获奖9项,占31%,排名各区之首;其中一等奖共6项,海淀区占2项,占获奖总数的33.3%,并列第一(东城、西城各2项);二等奖共23项,海淀区占7项,占获奖总数的30%,名列第一(第二名:西城6项;第三名:东城4项)。我区获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居全市第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按照《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特等奖由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每四年评审一次。从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到2014年首次开展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选出一大批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成果,充分展现了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对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海淀)

一等奖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其他成果持有人

所在单位

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罗滨

支瑶、申军红、刘汝明、姚守梅、林秀艳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成果简介】

成志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指针,提出了成志教育理论主张;以立德树人为实践聚焦点,确立了成志教育的目标体系;以学科和活动为两大课堂基石,构建了成志教育实践框架;以儿童成志为目标导向,创新成志教育操作策略。经过20 年的边实践边检验,逐步发展为一种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

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成果简介】

该成果基于海淀区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建了海淀区教学改进体系。重点开展学业标准研制、应用标准研修、学业评价反馈、多维教学改进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各校教师高水平落实国家课程,逐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二等奖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其他成果持有人

所在单位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基于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感知运动干预实践研究

张娜

邓秀华

北京市健翔学校

基于儿童立场的自主发展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刘畅

商红领 、穆倩、张海宏、胡文利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尹超

何立新、庄严、杨重生、贾宁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聚焦学生的学习:教学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王春易

赵继红、周劢、王笃年、史建筑

北京市十一学校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实践创新

王殿军

杜毓贞、谢维和、孙书明、辛颖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落实立德树人,构建选课走班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育人新体系

于振丽

郭学军、杨文学、刘伟、刘智敏、王跃东

北京市十一学校

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 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成果简介】

该实践研究建立了面向未来学校变革的价值理念系统,再造了学校空间结构,构建了学校生态大课程实践体系,创建了“班组群”这一面向未来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实现了学校的空间架构、师生关系,学校与家长及社区关系的重构。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习的真实发生,解放了教育的生产力,使教育始终保持一种开放与前行的姿态。

基于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 感知运动干预实践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健翔学校

【成果简介】

针对自闭症儿童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出现的困境,学校开展了为期5 年的研究及实践。自2011 年7 月开始着手成立研究小组,对感知运动干预方法的可操作性进行讨论,2012 年9 月开始按照讨论成型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由小范围的个别训练、小组训练、运动实验课,到成立实验班、校内实验小组、校外实践检验学校,完成了从实践中萌生理念与方法,再到实践中落实检验,并通过科学严谨的课题研究等方式系统论证了干预的有效性,最终初步形成了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运动干预体系。

基于儿童立场的自主发展 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成果简介】

该成果基于儿童立场,在把握时代特征、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有梯度、有层次的目标体系;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6-2-6 立体课程体系;研发自主发展评价体系,让学生成长可见,提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系列策略。最终形成了以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提炼了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教与学策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生命发展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成果简介】

该成果是学校生命发展课程体系的5 年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成的。生命发展课程,英文名称“Life Development Curriculum”,简称L-D 课程。它的核心内容是“三层五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聚焦于“生命发展”这一主题,致力于解决在这一主题下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通过学校教育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打通学生核心素养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路径。

聚焦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

【成果简介】

该研究以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三个阶段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三个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发了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相关工具,如“课堂教学观测的维度”“课前课后交流对话模板”;汇编了教学方式转变的策略工具方法集,在联盟校及其他学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实践创新

成果完成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成果简介】

由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系统,设计了9 大模块、46个维度的记录内容,通过对学生行为数据的实时记录,深度挖掘纵向数据,全面描绘学生成长过程,勾勒学生发展轨迹,强调评价的全过程性、多元性,旨在帮助学生成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选拔人才。

落实立德树人, 构建选课走班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新体系

成果完成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

【成果简介】

在选课走班的背景下,传统的学校育人体系面临着挑战。该成果确立了清晰的育人目标,构建了相互支撑的实践路径和机制,构成了选课走班背景下学校育人新体系,回应了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挑战。

这批获奖成果是我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大成果的杰出代表,对我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