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梁,联结教委、学校、社会各方力量;一个齿轮,带动区域教育各项工作运转通畅;一双无形的手,是两委的助手,是学校的帮手,也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手。”这些都是海淀教育人对学区制度的生动比喻。

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办学活力,“十三五”期间,海淀区教育系统高位推动学区制改革,17个学区随即在海淀教育的版图上“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共建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与此同时,海淀区教育系统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学校布局结构。一方面,加大教育集团化制度支持和经费支撑,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正式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支持全区36所学校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另一方面,孵化优质教育新品牌,稳步推进教育集团、对口直升等办学模式创新,以名校为核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闻风而动、快速响应。”海淀区教育系统通过“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优化教育治理,为区域教育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通过研究制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办法(试行)》,海淀区教育系统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度。2019年2月以来,坚持每周召开主要领导“接诉即办”周调度会,2020年全年召开调度会51次,累计调度案件7106个,与2019年同期对比增长率为70%。同时,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建立起了教委、学区、学校三级管理机制,指导、督促学校共同办理解决投诉案件,促进了“接诉即办”总体成绩的提升。

其中,各学区建立包片联络对接机制,统筹管辖本辖区内中小幼学校,定期指导学校工作,并召开调度会,到学校调研、走访,及时掌握各学校工作情况,实地了解群众诉求,发现问题,快速整改。建立大数据分析和提前预警机制,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加强分析,减少群众拨打“12345”的投诉量,力争实现源头减量,力求“未诉先办”。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海淀教委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了教育行政执法专门机构——海淀区教育环境综合治理中心。三年间,这支队伍边调研边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探究,规范、治理了一系列校外培训机构和无证园,净化、优化了海淀区民办教育环境。2020年,海淀区教育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坚持以周均1.5次的频率,对576个点位的培训机构的复工检查进行动态监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执法管理,确保行业内的防控工作落实。

同时,继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主动退费承诺,并将签订退费承诺作为新审批校外培训机构起点要求。此举倒促了培训机构认真提升每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减少了退费纠纷,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海淀有中小幼学生近36.2万人,受关注程度非常高。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因此成为了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海淀区教育系统充分发挥17个学区在管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扩大安全工作覆盖面。2019年9月以来,海淀区21个委办局、29个街镇和17个学区管理中心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主管副区长的召集下,连续召开了3次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这种现场会商、群策群力、形成决议、积极落实的工作模式,极大缓解了校园周边治理压力。同时,持续推进校园安全工作周通报制度建设,并将其与“四不两直”工作检查机制完美结合,梳理安全工作要点,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充分地彰显了校园安全工作的动态性、实时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除此之外,以17个学区管理中心为枢纽,对所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了指导检查,分三期审核通过了370所学校为“平安校园”达标校,100%通过区级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海淀区率先启动了“海淀教育系统心理安全教育”项目,在试点学区范围内开展系列心理安全教育活动,针对海淀教师、学生、家长三大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开展系列活动,将心理安全工作前置,缓解情绪焦虑,化解矛盾问题,在落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切实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从散碎到有序,从单一到多元,从督查到服务,从管理到治理。海淀教育督导,以督政促进政府履责、以督学推动学校发展、以评估监测推动质量提升,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网络化的教育督导体系,为助推“办好人民满意的海淀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将政府办、财政局等25个委办局和29个街、镇纳入为成员单位。同时,还将社区和学区教育情况纳入督政视野,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方案草案。2020年,按照防疫工作要求,海淀区教育系统相继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公开课督导,先后15次开展中小学责任督学专项和经常性督导工作,下校1850余校(校区)次,提交市平台督导报告单2620份,以高强度、高密度、高标准的工作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海淀教育督导始终坚持以创新凝聚力量,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各类教育改革难点。率先开展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专项督导,自主研发指标体系,组建体育、卫生、心理和红会督评团队,全面了解全区130所公办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及背后原因,找准症结并给予建议;首创学科总督学制度,30个学科督学团队171位学科督学认真履职,精准服务;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向学前教育领域全面覆盖,完成170所无证幼儿园、25个社区办园点责任督学挂牌工作,以及110余所幼儿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工作。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 王振惠

2016年2月至今,中关村学区以学区委员会为载体,与37家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通过与委员单位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深入挖掘委员单位教育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为区域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整体协同发展提供助力。我们先后建立了党建、团建协作委员会、学区学科教研基地和工作坊等一系列组织,建立“教委—学区—学校”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区域网格化、精细化治理特点。

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四年多来,我感受到学区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我们加强了与属地街道及各部门的联动。街道作为主任委员单位,负责统筹辖区内各单位对教育鼎力支持。例如中高考保障、安全与疫情复课联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等。与此同时,各委员单位积极向学区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场馆、专家和课程资源,共同助力于学生实践活动和学校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强了中小学之间的交流。小、初衔接共商,课堂改进共研,校园安全共护,疫情防控共学。在2020年全面复课前,学区就组织了各小学到中关村中学观摩学习,使各兄弟学校有据可依,有榜样可学,减轻了学校的压力。

新一轮学区制改革,将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纳入学区统筹,促进了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的学段衔接与人才贯通培养,实现了教育系统内外的资源融通与共享,激发了各类型学校的办学活力,大家在彼此点燃与照耀中同心协力追求高品质教育。

在疫情期间,我认为学区制度优势更加凸显,通过学区迅速协调地区街镇、公安、交通、消防、疾控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督查检查、核酸检测等工作,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迅速下达,高效落实。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