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万物生生不息;天地大美而不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美丽北京,你我共同努力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海淀区太平路小学世界环境日主题环保教育活动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太平路小学各党支部于6月3日组织党、团员志愿者,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学校的“每月生态回收”,老师们为同学分拣整理回收物,收集小树苗银行卡、统计回收数据,大家干劲十足,充分展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活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服务意识,更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推行垃圾分类,做到物尽其用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将生活垃圾按不同处理与处置手段的要求分成若干个种类进行收集,分类收集后采取适宜方式将各种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或处置,以减少生活垃圾最终处置量,实现部分有价值物质的回收利用、减少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造成的环境污染。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美化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生活垃圾分类原则主要包括: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分开,可燃物与不可燃物分开,干垃圾与湿垃圾分开,有害垃圾与一般垃圾分开。具体的分类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条件进行选择。

二、选择绿色低碳出行,优先步行、骑车或公共交通出行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选择绿色低碳出行,就是主动采用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交通方式,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也有益健康、兼顾效率。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家庭用车应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三、自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

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坚持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践行绿色消费,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作贡献。

四、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提倡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烹饪时,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公务活动用餐推行简餐和自助餐;单位食堂建立采购加工、配餐管理制度,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餐饮企业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节约用餐、剩餐打包,不设置最低消费额。

五、保护野生动植物,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爱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违法活动。不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掌握濒危动植物的相关知识,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见到非法捕猎或采伐行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六、使用环保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环保材料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易回收、可再利用等特点。使用环保材料,能够节省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是指只能使用一次的各类生活用品。一次性用品不仅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还会导致生活垃圾增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使用环保用品,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如在外就餐时,尽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外出自带水杯,尽量减少一次性水杯的使用;外出购物,自带购物工具(如篮子、提包等),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等。

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主题海报

环境日主题海报(北京)

环境日主题海报(广东)

环境日主题海报(广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海南)

环境日主题海报(河北)

环境日主题海报(吉林)

环境日主题海报(辽宁)

环境日主题海报(内蒙古)

环境日主题海报(山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天津)

环境日主题海报(重庆)

环境日主题海报(四川)

环境日主题海报(陕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新疆)

环境日主题海报(黑龙江)

六五环境日系列

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

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

主题海报

六五环境日系列

主题海报

环境日主题海报

(北京)

环境日主题海报

(广东)

环境日主题海报

(广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

(海南)

环境日主题海报

(河北)

环境日主题海报

(吉林)

环境日主题海报

(辽宁)

环境日主题海报

(内蒙古)

环境日主题海报

(山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

(天津)

环境日主题海报

(重庆)

环境日主题海报

(四川)

环境日主题海报

(陕西)

环境日主题海报

(新疆)

环境日主题海报

(黑龙江)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