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首页 >>

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学院路街道党工委的主要领导带着其他工作人员来到北科大附中、石油附小、清华东路小学,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在高考、中考前夕,他们又检查了街道内的各个考点,表示街道会协同其他职能部门治理好考试期间的周边环境,为考生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

在一年级新生登记入学日,他们也是骑着自行车,冒着酷暑到每所学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在这些以往只有教育人忙碌的节点,缘何街道和相关部门也会如此忙碌?

只因为他们多了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学院路学区委员会的委员,是协商共治区域教育的一份子。

在海淀区的每个学区,除了学区管理中心这一法人实体机构外,每个学区还都设立了学区委员会这一议事机构。

学区委员会由街镇领导、中小学校长、驻区相关单位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共同协商学区内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事项,是具有更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区域教育治理机构。

学区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转,使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教育的支持热情也空前高涨。同时,学校的归属感和区域教育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许多街道表示,学区成立后,地方政府支持区域教育发展终于找到了落脚点。各街道和地方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关心支持区域教育发展:义教入学摸底调研、入户调查、五证联审等工作,街镇与学区配合默契,紧密携手;“六一”儿童节街镇向各校赠书;教师节期间,街镇走进学校,组织座谈、研讨、慰问活动。还有一些街镇在经费投入上对区域教育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部分学区在学区委员会和学区管理中心的框架下,尝试将更多的驻区单位纳入治理体系。位于东北部地区的西三旗学区就成立了西三旗地区教育联盟,将政府部门、区域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大中专院校、民办大学、地方教育机构,以及驻区的部队、企业、科研院所,全部纳入联盟成员单位,进一步推动地区资源整合优化,加强校企校地深度合作,促进教育体系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地区教育发展质量,打造西三旗地区优质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地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共建,一种新型的学区教育治理体系在海淀区初具雏形。而协商共治、均衡发展、共建共享、开放融通,也逐渐成为海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2016年的幼升小,清河地区的102名非京籍适龄儿童,在一天之内都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全部实现了在学区内就近入学。

而在往年,清河地区却是“学位不足、无处疏解、矛盾突出、集体上访”的重点区域。

家长、孩子满意的背后,是清河学区在入学工作中开展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

招生季到来之前,学区就多次调研,深入街道、派出所、村委会、社区、学校,摸清了教育底数,预测出的学位缺口数和实际协调安置学生数基本一致。建立了学校、学区、招办的微信群,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性、技术性问题。学区还自制了地图,细致分析了每个小区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乘车路线、步行时间等,制定了多套协调方案,择优实施。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学区也是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给家长解释入学政策,介绍各校的特色,转变家长的择校理念。

经过多重努力,清河学区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工作第一次实现了零聚集、零上访、零投诉。

作为两委一室的助手,各学区不折不扣、精细化落实海淀区义务阶段入学工作的决策部署;作为学校的帮手,各学区又与各校密切沟通配合,在学校需要的时候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尽力为学校解决困难,有效化解入学矛盾,为入学工作平稳有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间,海淀区教委接待来电来访的数量也比往年明显减少,这都得益于学区在一线化解了很多矛盾。还有部分学区创新开展工作,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温泉苏家坨学区在全区首次实行非京籍适龄儿童计算机派位入学,并请家长、媒体、公证人员到场见证,使252位非京籍适龄儿童顺利进入志愿学校,实现了地区入学的零投诉。

花园路学区用图文对比、表格数据的形式,细致梳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情况;对各小学毕业生去向、各初中生源数据,各学校资源情况进行比对研究;摸底对所学校的服务范围,建立数据库。通过这些举措,着手建立2017年义教入学台账。

海淀区学区制改革将中学纳入学区管理,这为贯通义务教育学段,做好中小衔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学区为平台,促进中小学有机衔接,有利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北太平庄学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2016年5月,学区与宋少卫心理工作室合作,完成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中小学心理衔接活动,4所小学、2所中学参与其中;6月,学区承办了海淀区语文教研活动——“聚焦文言教学,开展学段研究”,农科附小、交大附中第二分校展示了中小衔接下的语文课堂教学;10月,学区再次承办海淀区跨学科教研活动,北师大实验小学、北师大三附中展示了学区内中小品社——地理课堂教学衔接的研究成果;11月中旬,海淀区数学学科教研活动也在北太平庄学区举行,通过农科附小、中关村中学分校的课堂展示,对学区中小衔接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

除了教研活动外,北太平庄学区还计划建立衔接课程体系,包括学校级课程和学区级课程。其中,学校课程建设以学校作为实施主体,学区帮助学校优化现有毕业课程和入学课程。学区级课程建设着重在小学毕业到中学入学前的时间段内,由学区统筹开设小初衔接课程,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北太平庄学区在促进中小学有机衔接方面一步一个脚印,未来还计划探索中小学活动、德育及其他资源的衔接,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

这种尝试和探索,改变了以往中学和小学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培养“断层”等现象,也将以往分散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交流、教师交流活动集纳到学区这个统一的平台上,整体推进。

羊坊店学区以“融合、学习、共享、共赢”为主题,开展了覆盖学区各校的走进学区中小学系列活动,帮助各校改进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上庄西北旺学区以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为核心抓手,通过全学科的听课调研,了解学校教育需求,构建了“教师发展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夯实教师内功。

永定路学区打破中小学之间的“壁垒”,组织举办了“聚焦中小衔接,共谋教学改进”的测试反馈分析系列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并在学区内开展了 “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评选表彰活动,聚焦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作为打造一体化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学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引领各个学区,围绕育人的一贯性,在打通学段、校际壁垒方面做出更多更有益的探索。

举办科技活动月,师资配备不足怎么办?开展校内足球赛,场地受限怎么办?2016年10月25日,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正式启动上线,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学区内中小学校、街道、科研院所共享资源,网约课程、师资及场馆等成为可能。

作为海淀区足球特色实验校,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近期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和更多的足球特色校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我们足球小队的实力。该怎么办呢?”该校一名教师说道。面对这一问题,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学校可以登录平台,在“课程资源”选项中查找对应学科,即足球,从而了解中关村学区内在足球方面有所长的学校。“我们发现知春里中学也是足球特色实验校。太好了!我们可以去取取经了。”她说。

抓住“互联网+”的契机,中关村学区凝聚区域各方力量,搭建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真正让资源“飞”了起来。

据了解,资源共享平台首批资源共219个,涵盖场馆资源46个,人力资源58个,课程资源43个,在线资源68个,定制资源4个。未来,中关村学区还将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人才培养等领域继续深入探索资源的统筹使用机制。

中关村学区资源共享平台的成功建设应用,是海淀区各个学区探索优质资源重组的一个缩影。

海淀区的学区制改革,打破了学校与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壁垒,致力于整合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依托地域空间,集聚人才、物质、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促进了学区内特色资源共享共建。

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上地学区,将“文化、创新、科技”作为资源整合的特色和抓手,借助委员的力量盘活资源,组织师生走进了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集团,共同体验了高科技打造的“幸福教室”。

海淀学区以“改变与成长”为工作主线,积极营造有温度的学区“家”文化,构建“一个服务平台,两个研究专题,三个资源课程,十个教育基地,五十位教育顾问”的学区资源体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已挂牌为海淀学区教育基地。

不少学区还利用区域优质特色资源,开发了特色课程资源。

八里庄学区凝聚资源单位力量,开发了探秘海洋课程、阅读推广课程、汽车文化体验系列课程。特别是与北京海洋馆合作,建立了学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以“小小科学家探秘海洋馆”系列课程为载体,仅2016年的10-12月,就有500多名学生在北京海洋馆开展了7轮体验课程。

《仙草博士的百草园》、《探秘仙草世界》、《传世药香》,青龙桥学区挖掘学区内富集的中草药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农大附中、东北旺中心小学试点开设了中草药与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努力为中小学生创造一门“活的课程”。

四季青学区挖掘区域内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开辟了社会大课堂和劳动教育基地,逐渐形成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和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的实践课程内容。学区还计划和香山公园、四季青果林所合作开发“四季课程”。

万寿路学区开发了以“家庭教育早期培育工程”、“书香万寿路工程”、“寒暑假学生社区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区域教育课程体系——“2+1工程”,促进了学校和资源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紫竹院学区整合国家图书馆和中央电视塔的丰富资源,研究开发区域资源课程《走进国家图书馆》和《美丽的中央电视塔》。学区还定制了《紫竹院学区教育资源手册》,提供了资源共享的菜单式服务。

协商共治,贯通学段,资源共享,质量提升,这些成为海淀区学区制改革全面推开一年多来的关键词。

未来,海淀区将从完善学区组织机构建设,软硬件资源统筹,学区内中小学教师评职评优,建立学区质量监测、督导评价体系,调研区域教育发展情况等方面,平稳有序推进学区制改革,使之成为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助推器,真正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