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 : 迁移途中艰苦办学

时间:2021-06-28 19:06 海淀教育

北京一零一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老区创办并迁 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张家口市 立中学、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 华北育才中学、 北师 大附中二部等 ,1955 年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学。

张家口市立中学时期学生合影

1946 年秋 ,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 向张家口市进 攻 , 驻军决定撤离 , 学校也随之撤离。撤出张家口市以 后 , 学校以“新保安”为代号开始了长途行军。 从张家 口出发 , 经阳原、广灵、灵邱、陈南庄到达建屏县的西 黄泥村 , 包括中途休整 , 历时 46 天 , 行程约 1200 里。 对于从未离开过父母的 15 ~17 岁的男女青年而言 , 无 疑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征途。 

1946 年 11 月 , 学校经过长途行军终于到达了老 解放区建屏县西黄泥村。 到达西黄泥村后 , 张家口市立 中学、女中、回民中学三校合并 , 改名为晋察冀边区联 合中学校。 在这里 , 学校在建设中开始了办学工作。当 时 , 经费不足 , 教室、教材不足 , 文教用具也不足 , 根本不具备办学的条件;但为了尽快培养学生掌握文化武器 , 为解放战争的前线输送急需的干部 , 学校教职工充分发 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克服一切困难 , 完成教学任务。 

条件艰苦激发了大家的创造性。当时纸张十分缺 乏 , 讲义只能用当地又粗又黑的麻纸印刷 ; 学生的笔记 本多数用过去的老讲义翻过来使用 ; 从张家口带出来 的蘸水钢笔尖 , 用秃了就磨 , 长度已磨掉了一半 , 还在 勉强使用 ; 笔杆是用木棍来代替的 , 用线将笔尖绑在上 边 ; 没有钢笔水 , 初期都用锅底灰加水做成汁 , 用棉花 浸湿 , 做成墨盒、墨水瓶来使用 ; 砖石为凳 , 双膝为桌 ; 白灰试制粉笔 , 石灰加锅底黑做成黑板…… 

到了晚上做作业就更艰难了 , 有的去老乡家借了 小桌 , 有的连小桌也没有。 不管怎样 , 点一盏棉籽油 灯照明 , 一间屋 4 到 5 个人 , 大家只能“聚头”而读 而写。 灯火跳动 , 黑烟滚滚 , 看书写字实在吃力。 虽然条件困难 , 但大家学习起来目标明确 , 聚精会神 , 毫不懈怠。 

战争环境 , 一切支援前线 , 经济比较困难 , 学校经费不足 , 上级要求学校生产自救。 学校要求每个人每年 上缴一定数量的小米(或折款数), 大约是 60 斤。 老 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大生产。 当时开展的生产项目 有纺棉线、 做鞋底、做军衣、积肥拾粪、开荒种地、 承包学校修房子、给老乡帮短工等。 学校则组织搞运输, 生产肥皂、卷烟、矿粉等 , 也是广开门路 , 各显神通。 这样一来 , 节省了开支 , 增加收人 , 使学校得以生存和 发展。 通过生产自救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 丰富了社会 生产知识 , 提高了工作能力 , 改善了生活。

环境虽然艰苦 , 但大家学习得顽强 , 生活得愉快 , 充满了朝气和乐观主义精神。歌声和笑声总是伴随着这 些远离父母却享受着母校温暖的孩子们。 因为他们有 理想 , 有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京ICP备17037050号-2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主管: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承办: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1号 咨询热线:9618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