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述评

时间:2017-10-13 00:00 人民教育
  教师是教育最关键的因素。师德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称改革、师资培训……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努力“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作了深刻的论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5年前写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总体目标正逐步得以实现。
  1、教师有信仰,教育有力量
  对职业的理解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好老师?这是职业思考的终极之问,也是教育的终极之问。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回答了教师职业信念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
  教师这份职业,对其职业信念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业信念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坚定而科学的职业信念,会对一名教师的教育生涯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影响,引领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
  “我宣誓,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启智求真,恪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创新发展;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在上海市举行的新教师宣誓仪式上,刚刚步入教师职业的新教师们在语文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带领下,举起右手,许下对这份职业的庄严承诺。
  教师誓词对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唤醒和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感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人民教师誓词(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新教师入职或其他重大仪式场合宣读教师誓词,有助于教师深切体会这一职业的光荣与责任,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职业对“德”的要求也高于普通职业。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是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者、理想信念的浇铸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自尊、自强、自省、自律。健全完善师德表现的激励、约束和惩戒制度,用制度规范师德行为,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强化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在湖南,师范生培养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必须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的师德教育记入培训学分。湖南还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境教学等丰富多样的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积极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5年来,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师德“红线”划定,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夯实了教师理想信念的地基,教育就会焕发勃勃生机。
  “我认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内心总会有一种超越的力量,并能够为之负责为之奋斗。”接手一所社会声誉每况愈下的老校后,山东青州益都街道车站小学校长武晓燕用信仰凝聚共识,将一种无形的精神和使命根植于教师内心,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慢慢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觉,最终这所老校重新焕发了青春。
  2、直面难点,着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33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有关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 摄)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让人羡慕”涉及待遇保障、能力建设、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实现“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这个目标绝非易事。
  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是乡村教师。“乡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是影响甚至决定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部长陈宝生如此表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但不可否认,乡村教师一度成了苦、累、差的代名词。如何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到2016年底,3年多的时间,全国22个实施省份的70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单位中有684个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率达97%,惠及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最高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
  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调整实施范围,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2016年教师节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的决定》,为纳入首次颁发范围的400万名在岗和离退休教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2016年首批颁发数量约106万册,其余的近几年内陆续颁发完毕。以后将每隔两三年对新增从教达到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一次。
  2017年,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要求做到“五个落实”:抓住一把手落实领导责任,抓住获得感落实效果,抓住体制机制落实改革举措,抓住先进典型落实引领措施,推进热点难点问题化解,打通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最后一公里”。
  特岗教师、农村教育硕士成为乡村教师的有效补充渠道,为乡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乡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的同志形象地称之为乡村教育的“换血工程”。
  5年来,全面而系统的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换血”后的乡村教师甩掉了苦哈哈的帽子,变得更加年轻而充满活力,乡村教育也因此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归根到底,教师是否有幸福感,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得实惠,有发展、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5年起,四川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校工会、后勤、食堂等部门联合为教师研制爱心营养餐,让教师以最好的身体状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伴随着爱心早餐,学校利用教师健身计划专项经费,建起了“乐悦健身房”,并把优秀的医学专家请进学校,为教师讲授疾病预防妙招,进行理疗。更受教师们欢迎的是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到校服务。每周半天为3名教师提供个人心理咨询服务,并严格保密。
  这些举措的实施得益于成都市武侯区“教师关爱行动”提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从2014年开始,武侯区每年投入3600多万元,落实教师“全员阅读、全员健康、心理关怀、营养餐”等四项关爱计划,以提升武侯教师生活品质。
  2015年8月,凝练出武侯教育五大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民主开放的包容精神和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提升武侯教育文化感召力。2015年12月,武侯区全面实施“教师职业幸福五项行动”,倡导学校举办“教师教育生涯回顾展”“教师个人才艺风采展”“教育教学成果发布会”“教育思想报告会”“教育沙龙活动”等,以提升武侯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5年来,通过政策宣传、经验交流、调研推动、督导检查等多种方式,教育部督促地方依法改善教师待遇:推进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6.9万元。
  在职业发展方面,2015年人社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校长职级制等,教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
  “我们看到了教师脸上更阳光、更快乐的笑容。”龙江路小学校长杨尚薇欣慰地说。
  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出席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这是刘延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新华社记者 高洁 摄)
  3、把尊师文化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理念和实践中
  “教师节是教育的契机,各年段教师要开动脑筋设计让学生尊敬教师、体贴教师、理解教师、赞美教师的活动,激发家庭以及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在刚刚过去的第33个教师节,清华附小的一份倡议书火遍朋友圈。倡议书说出了全体教师的心声:希望学生和家长“把每一天认真听讲,言行得体,过天天向上的生活,作为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寄语教育工作者。
  “先生”,这是社会给予教师最高的赞誉。因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随着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一些来自现实的挑战。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凝聚社会共识的纽带,必须把尊师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清华附小正是通过倡议书的形式,帮助每个孩子从小埋下尊师的种子,并加强学生家长教育,赢得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
  5年来,教育部持续完善教师荣誉制度,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推选活动、“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先后推出张丽莉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其中,今年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获得者黄大年的事迹感人肺腑。无论是在虚拟的网络,还是在现实中,向黄大年致敬和学习的声音持续走高。
  黄大年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放弃海外高薪,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为使中国在对应领域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他没日没夜地工作,7年间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他还是一位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海归赤子。2017年1月因病去世,享年58岁。
  “我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作为老师,绝不能亏待了这帮孩子,绝不能耽误了这拨人才”。这是黄大年常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两句话。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就是黄大年、叶志平、张丽莉,以及千千万万在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爱国奉献、师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中树立起来的。
  在当前似乎谁都可以评论教育的情况下,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让教师受到社会尊敬的必要途径。
  2012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年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2017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的意见》……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文件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改进了教师管理服务,也树立了中小幼教师教育教学“专业人士”的形象。
  为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深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改革,教育部大力推动教师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把好教师入口关,初步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示范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中心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教育部印发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
  在教师培养方面,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狠抓培养培训模式创新,2012-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共投入资金93.5亿,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57万人次。《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全面建立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推进“4+2”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完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全科培养模式。
  5年来,尊师文化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理念和实践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基础性工作,教育规划、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先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剧院、街道板报等多种渠道,加强社会教育,尊师光荣、鄙师可耻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召唤广大教师一起为美好愿景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本刊记者 | 朱哲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为本文写作提供了重要资料,特此致谢!)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