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关注】北京市“云聚智”教育科研论坛迎来海淀经验

时间:2020-07-20 10:29 海淀教科院
【字体: 打印本页
  北京市“云聚智”教育科研论坛,是在抗疫特殊形势下,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同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研究者分会共同举办的线上交流研讨活动。论坛以“科研助力学生学习”为主题开展系列交流,借助线上论坛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培训和成果推广的操作策略。通过各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分享,展现北京市实践层面教育科研的特点与水平,引领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2020年7月16日,北京市“云聚智”’教育科研论坛迎来海淀科研经验及实践成果分享。通过腾讯会议,来自北京市17个区的近280名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教科院基教所佟德副所长主持,海淀区教科院的严星林所长、侯兰老师进行了专题分享,分别从区域教育科研特色与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两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交流。
普及与提高:海淀教育规划课题数量与质量并重
  海淀区高度重视区级规划课题在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中的“普及”功能。“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数量为2559项,覆盖中、小、幼、职、特全部学段和类型。区级规划课题对解决教育教学一线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激发学校研究热情、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申报更高级别课题打下坚实基础,为海淀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海淀区将国家课题、市级课题作为科研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海淀区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立项193项,海淀区的国家级、市级课题立项数量始终蝉联北京市第一,课题数量不断攀升。
群体科研模式:带着学校一起做科研
  海淀区借助群体科研模式带领着广大学校教师一起开展科研活动,构建起规模庞大的课题研究团队。群体科研模式是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传统科研组织形式,由专职科研人员担任课题负责人。由若干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组成课题组,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对重大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培育和发现学校科研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科研骨干队伍,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开展的群体课题达到35项,参与学校达807校次。
助力学生学习: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方式成果分享
  本成果通过实验校的积极探索,形成若干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课例,总结提炼出教育信息化新阶段在中小学利用信息技术而实现的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依托课题形成的研究专著《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荣获2019年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将中西方理论融合、改造,丰富了“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理念,系统提炼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多项策略,概括了中小学数学、语文、英语、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等7门学科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进行深度学习的宝贵经验,研制了评价微课程制作质量的参考指标。
什么是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方式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深度学习方式(简称“深度学习”):是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借助微视频、导学案等载体帮助学生在课前或课上自主学习浅层知识,从而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互动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批判性地获取、加工和理解,其目的是与已有知识基础建立认知关联,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
支持“深度学习”的七大教学策略
  之一:促进学生批判理解的整体教学策略。提倡知识贯通式学习,让学生尽快看到“林”的风貌,然后在比较、分析、判别等批判性思维引导下更加了解“树”的本质。教师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对现有教材重新改造。
  之二:基于信息整合的跨“界”备课策略。主张学生通过跨章节、跨主题甚至跨学科等方式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大胆地进行跨学段、跨章节甚至跨学科式的备课。
  之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自主学习引导策略。借助《自主学习指南》框架,作为学生自主预习的引导材料。
  之四:指向学法指导的元认知策略。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这种偏好的认知习惯叫做认知策略,对认知策略的反思就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强调学生不断反思,而反思则会促进深度学习。
  之五:促进知识迁移的真实环境营造策略。强调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情境中,只有活学活用才算是真正学会知识,因此迁移运用是深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环境时,尽可能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并借助微视频呈现和展示。
  之六:指向“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问题设计策略。偏重于设计“为何”“如何”“若何”类型的问题,指向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之七:基于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设计。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强调指向分析、综合、评价层次的思维训练。
  在主题分享结束之后,老师们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与海淀的两位分享人进行了互动交流。老师们也留言表达了自己的收获。
  朝阳区的刘洁老师说:海淀区的科研工作定位非常清晰,在全区引领作用和平台效应一直以来都非常出色,感谢您的分享。
  张熙所长认为:专题分享展现了海淀科研的特色,研究成果非常前沿。
  佟德副所长认为:海淀区的群体科研模式创造了一种在行动开展科研培训的有效途径,对于区域的研究氛围营造、研究团队培养意义重大;侯兰老师关于 “基于互联网教育环境的深度学习”成果的分享,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对应对“新冠”疫情压力下的居家学习和教学带来的困惑和挑战具有价值。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