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中高考考生家长请注意!不要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时间:2021-05-28 09:06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家长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心态,所以中高考期间不仅孩子要调整心态,家长们也要关注自身心态的调整。

调节自身心态做孩子的坚强后盾家长首先要进行观念的调整

中高考确实比较重要,但它没有重要到真的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目前高考的升学率比较高,大多数孩子都能接受大学教育,即使大学划分不同的等级,但孩子发展道路是很长的。有些孩子可能确实不擅长学习、考试,即使没有考上大学,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尝试,很多没有大学教育经历的人在社会上也发展得非常成功。所以作为家长,首先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观念,做一个豁达的家长,孩子才有可能迸发出自主学习和自身潜力。

保持稳定的情绪

家长情绪稳定,才能够带动孩子稳定。当感到烦躁时,家长们不妨放慢说话的速度与做事的节奏,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觉得要发火时,不要下意识地作出反应,让自己停一下,或暂时离开现场。不要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注意什么,其实该讲的早已讲过,过度唠叨会引起孩子的烦躁,进而可能会引发冲突,影响双方情绪。

家长们也要保持正常的作息、工作,没必要请假在家特意照顾孩子。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一种“添乱”的感觉,打乱孩子的节奏,同时也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所以家长们不要突然打破原有的规律,造成对孩子的影响。

运用积极的语言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孩子挑刺与训斥,少用消极或否定的语言,如“不要紧张”等。可以转换成积极语言,如“你还不睡”可转成“你可以睡了”等,以免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创造安全的环境

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少会客,少接电话,少看电视,早回家。还要整理、清洁好房间,该扔的东西就扔掉,这也是整理自己,给自己和孩子减压的过程。总之,给孩子安全的感觉就是让孩子感到自在。

防止过分地关注

适当地关心孩子是应该的,特别是孩子的起居、饮食、睡眠等一些生活问题是很有必要关注的。至于复习等不要多过关注,否则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产生自我怀疑。

做好物质的准备

提前督促孩子做好物质准备,把橡皮擦、铅笔、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放在一个透明袋子里。事先看看考场,核准时间,讨论一下去考场的时间与线路。物质准备最好让孩子亲自动手,家长不要代替。

不问考试的细节和结果

每当考完一科之后,家长不要问孩子很多细节,“考场安静吗?”“监考老师怎么样?”“你发挥得好吗?”否则可能会让孩子回忆起考试中不愉快的情景,或把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令孩子觉得不胜其烦,甚至还给孩子造成压力。如果想到有的题目没有做出来,孩子的心态可能会受影响。

督促生活的有序

基本保持原有的作息时间,每天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什么都大体固定,有利于孩子保持稳定的心态。

做好与孩子的交流

要跟孩子保持沟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安静地学习的环境,不敢在家里发出声音。其实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紧张情绪,不利于孩子学习,应该保持家庭中自然的声音。此外,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表达任何事情或态度,都要以接纳的态度应对。这个时候,有些孩子话多是缓解焦虑的过程,家长不用过分解读孩子说话的内容,只要随意聊天即可。

无论发生什么,不要情绪失控

孩子可能会有一两场发挥失常,考试期间的交通、住宿环境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尽量保持冷静,去想怎么解决问题,而不要情绪失控,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孩子也可能会考试焦虑,这时需要家长尽可能保持镇定,给予孩子积极按时和莫大的帮助。

助力孩子做好考前准备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两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

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学生有哪些压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一般说来同学们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

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得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事实求实地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

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言语中甚至会带着威胁和恐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反而疲沓不想学?

学生们会在某个阶段产生“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致学习没效率”的感觉。

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

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这时候的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

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们休息。

帮助孩子克服“高原现象”

孩子在冲刺阶段很容易出现“高原现象”,会突然觉得学习吃力,成绩忽上忽下。这个时候如果不帮助孩子,孩子就很容易被一点小挫折打倒,成绩再难进步。

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先从简单和基础入手,有计划地逐步加以解决,同时帮助孩子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当然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复习阶段的极限期。

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

这个时候,家长们最好认真、诚实地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

家长们能为孩子做的,是帮助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具体来说,就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和闭上批评的嘴巴。不管怎样,这段时期对孩子坏习惯的“沉默”,就是你对孩子的体谅。

考试期间吃什么、穿什么?

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

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营养平衡就好。不要过多吃冰冷的东西,以免引起肠胃紊乱。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

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一定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

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不是那种病得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

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

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孩子“影响不大”的信念,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教会孩子及时处理不利的考场环境

提示孩子,考场上无论是什么影响到自己答题,都要及早举手向监考老师提出。

考试当天中午,如何帮孩子放松?

许多同学上午考试回来,兴奋得没法午休。家长们看着急在心里又不知怎样劝孩子平静下来。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

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表达,孩子更容易入睡。注意睡眠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入睡后不要超过半小时,在他进入深睡眠以前一定要叫醒他。

头场考试考砸了怎么办?

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得那么糟!”这两种回应是错误的!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

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

家长这时候需要去倾听他的不安、委屈和自责。有人理解他,才能让他稍稍好受一些。当然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情绪中,家长可以试着问他“现在怎么办呢?”请放心,绝大部分孩子是理性的,当情绪平稳以后,他能够振作起来。

别想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适当的考试焦虑,有助于考试的发挥,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对考试结果造成影响,也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具体表现是,孩子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比如心跳加速,严重者整天忧心忡忡,甚至失眠、没有食欲。在考前如果孩子有这些现象,有可能是过度考试焦虑,建议家长能够关注孩子的变化,积极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不要自己扮演纠正孩子情绪的角色。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太特殊,父母想扮演孩子的心理医生是很难成功的。

如果孩子和父母一直有着很好的沟通,那么父母扮演这个角色可以,如果平时缺乏沟通,要积极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