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 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 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随着秋风轻拂、桂花飘香,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里,五一未来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小小志愿者们,在永定路街道的细心安排下,满怀敬意和热情地走进了玉渊潭敬老院,开展了以“传承敬老情,启航志愿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他们用纯真的心灵和实际行动,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秋日的温暖和关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表达科技活动中心对退休教师的关心和敬意,2024年10月11日“重阳节”之日,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工会策划组织了“九月九  人共菊花醉重阳”植物园赏菊活动。
佳节重阳,岁岁皆安。又逢重阳节,北京市健翔学校退休教师们重回校园,齐聚一堂,共温校园情,共叙久别思念。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新菊
(南宋)陆游

已过重阳十日期,菊丛初破两三枝。

自怜短鬓萧萧白,不似黄花驿里时。

悲秋
(南宋)陆游

萧萧衰鬓点新霜,人静房栊易断肠。

等是闭门愁里过,任教风雨坏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手机扫一扫
移动端观看分享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