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玉玲

正高级数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海淀区优秀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奖项及成果

曾参与编写《海淀区小学生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行微凝翠——翠微小学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走海防树少年志,访历史育爱国情》获得北京市优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成果一等奖。市区级研究课、等级课多节,市区级论文多篇获奖。

教育故事1:不设限后是惊喜

2022年7月,作为教师全职轮岗的一员,我加入了翠微小学集团校的温泉分校。9月,面对全新的工作伙伴和北部地区的孩子们,初来乍到的我,满眼新奇!羡慕这里宽阔的操场,品味校园花果的幽香,感叹教室环境的宽绰……每天手机电池不够用,美图大片随手拍就。

新鲜劲儿还没过,刚跟孩子们一起上了3节课,同组的小老师想听我的课。我是愿意的,因为课堂就应该是开放的;但同时,我也有些不情愿,因为孩子们我还都不了解。思忖再三……来吧!不破不立,不疯魔不成活!挑战一把!

课堂上,望着孩子们质朴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我要做出适切的肯定、鼓励和引导;闻听他们的回答、表征和思考,我要调控活动的目标、进程和评价;问探他们的基础、困惑和需求,我要提供适当的素材、支架和讨论;切诊他们的习惯、表达和思维,我要做出迭代教学预案。

随着课堂的推进,让我欣喜地是,我身上的所有雷达全方位打开,久违的青春驿动充盈内心。不为自己设限之后,反而让我看到课堂上的灵动、自己成长的更多可能。


教育故事2:转角之处逢收获

我一直自诩身体还不错,做事总是本着“咬咬牙坚持一下就好了”的原则。殊不知,由于长期伏案和坚持再坚持,我的腰椎间盘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是左腿出现“成串”的痛感,我都关注不到它悄悄地病了。

忽视劳逸结合,身体是要付出代价的。只能站、走或躺,就是不能坐。于是,我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个升降桌,我的办公椅变成了小方凳。我用流动哨似的上班方式,让自己每天站着、走着。如同流动的河水,完成自己的班级教学工作。

我惊喜地发现,身体的新潜能被激发了。放松后的状态反而让我迅速度过了修养康复阶段。甚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我原有的工作量基础上,我还额外带了13周六年级1个班的数学课。

我意识到,心态才是做事的底色,它已经把控了幸福感的按钮。我意识到,在教育岗位上的人永远是年轻的。我只需大胆用笔着色,成品自然灵动闪靓。


担起责任,寻找与每个孩子的有效沟通;精进自己的每节课,撑起专业内核;掌握新技能,迭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从教29年,我始终用“坚守初心、简单付出、踏实最美”勉励自己。成绩是从做中而来,更要回到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