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

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海淀区督学、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美术兼职教研员,国培主讲师。

奖项及成果

《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 美术》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学参考书》第七册、第十册副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核心编写人员;参与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美育教师用书》;科研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中小学美术》等杂志;参与教育部“同上一堂课”美术课程录制并承担二年级美术课程录制指导教师工作;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手工制作第一名;“第七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教育叙事评选”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教育科研成果、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在我35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教育故事:

哭声与微笑——小老师的成长历程

一声尖锐的哭声划破了一年级七班手工课堂的宁静,我的目光迅速找到了那个哭泣的男孩子,排查了一下他周边,环境无隐患,也未和同学发生纠纷,孩子身体也无意外,班里的学生停下手里的工作好奇地看着他开始小声交流起来。金秋十月,一年级新生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大部分学生适应了校园新生活,这名学生是什么情况?

我走过去,试图安抚那个男孩子,他看到我走过来,哭得更厉害了,由刚刚的大声哭转变为嚎啕大哭,眼睛盯着我,把手中的学习材料举到我面前,眼泪像两条小溪从眼眶中奔涌出来……我问旁边的学生:“他怎么了?”学生七嘴八舌的描述让我明白了大概。是我讲的不清楚学生不会做了?我心里默默反思,可是别的学生的制作进展顺利,他的材料还是没有使用的状态,什么原因?

我看着他问:“你为什么哭,告诉老师好吗?”他哭着说:“我不会做……”“你哪一步不会呢?”我接着问,“我都不会,你给我做!”孩子把材料举到我眼前,依然大声哭着,态度坚决地对我说:“你给我做!”“你先别哭,你不哭了我教你。”我平静地告诉他,他降低了哭声的分贝,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你先静一静,不哭了我教你”我看着他又重复了一遍我的要求,他小声啜泣了一会儿忽然提高了分贝继续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断断续续地喊起来“我都不哭了你还不给我做,你给我做,你给我做……”“你看,你刚才很好呀,你的哭声再小一点我就可以教你了,声音再小一点点……”就这样在他时高时低的哭声中我指导他按照黑板上老师画的示意图,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学习,在哭声中他学会了这节课的知识,我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课后我和班主任交流,了解了一些情况:这名学生只是想通过放声大哭这个在家中屡试不爽的办法赢得关注,我开始思考,该怎样帮助这个爱哭鼻子的男孩子呢?

又是一节一年级七班的课,为了避免上节课的尴尬,我在课前就向学生声明:我们是一年级小学生了,不能再用哭鼻子解决问题,可以用语言和老师沟通……这一节课上课没多久,他又哭了,但是,明显看出他在克制自己,哭泣的时间短了许多,我表扬了他的进步,为了鼓励他,我派他做“小老师”帮助不会做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转移他的关注点又可以在同学面前为他树立自信心,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小老师”的工作很顺利,收获了许多感谢的话语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开心的笑容挂在他的脸上。这时,有同学悄悄地找到我:“老师我可以当小老师吗?”看到学生渴望的目光,我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只要你做得又快又好就可以当‘小老师’。”

之后的课堂教学,我拥有了越来越多得力“小老师”做助手。学生们为了争当“小老师”,上课认真主动探究学习,都想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作品,争当“小老师”。怎样使学生这样高涨的学习的热情延续下去呢?我开始了新的探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谁能破解老师这个作品是怎么做的?”课堂上,我把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分析对的同学就来到讲台拆解老师作品并当“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学生讲完后我再做细节上的补充。学生的兴奋点又被提升起来,整节课逐渐开启了自学,互助学模式,课上,总能听到“小老师”这样的询问:“谁还需要帮助?”“学会了吗?”“我来帮帮你吧!”

看到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我想,孩子们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学习独立思考,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自己成功后积极帮助同学,在互帮互学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快乐,不正是体现了教育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的功能吗?

看着那个由爱哭鼻子变成爱帮助同学的“小老师”和在他的事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群“小老师”还有洋溢着团结友爱气息的班集体,我想起那句著名的话语,“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更应该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希望可爱的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在集体中,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保持这种精神,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启迪,是心灵深处的触动与成长。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成长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