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人民教育
收拾好书包,系上红领巾,欢蹦的孩子走进了校门。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属于孩子的日子。
但是,已经工作多年,甚至结婚生子的你,是否也会在某一刻,开始怀念那个吃着西瓜和冰棒的夏日午后,怀念小池塘和萤火虫,游戏机和卡通片,怀念属于自己的童年呢?
其实,只要记得那些孩子教你的事,我们还是一样可以和他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第一课:观察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还记得沈复在《浮生六记》里对自己童年的深情回忆吗?那时,他仗着儿童目力惊人,竟敢与太阳对视,他也常在土墙凹凸处观察花草,甚至惊扰了一只癞蛤蟆……
长大后,我们视力慢慢下降,渐渐“视茫茫,发苍苍”,但是,消失的真的是视力本身吗?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了?成年的我们总相信,生活在别处,却忘了儿时在自家后院里找到的点滴乐趣。
(正在观察昆虫的法布尔)
所谓观察力,指的是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
就像福尔摩斯可以辨别40种不同的烟丝,可以认出伦敦不同地区的泥土,当你重拾观察力,仔细审视生活,也能够看到从未注意的无穷风景。就连卧室的窗外,厨房的一角,其实也有美和生机。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特别写到一节《卧室漫游》,他相信,所有的旅行都开始于观察力的开放。
“观察力或许是旅行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因为我们在马路上或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他们认为有此奇怪的小细节。我们冒着被车辆撞倒的危险是因为我们为一座政府建筑的屋顶或是刻在墙上的题字所吸引。我们发觉一间超市或是理发店不同寻常地迷人。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思索着一份菜单的设计或是晚间新闻里主持人的服装。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被覆盖于现今之下的层层历史并记笔记和拍照。”
(耐心观察,每天的夕阳都有趣味)
那么,我建议,我们重拾观察力的第一步,也许就是开放你的心和感受,来一次对熟悉环境的远征吧!
第二课:想象
回忆里的童年总是美好的,年少的我们,总是吃惊于童话故事中骑士的战斗,公主和王子的冒险。在孩子的大脑中,这个世界就是一座游乐园,当你拿出一块饼干,他也许会说这是一艘飞碟,浴室的花洒打开,他也许会开心地跳起雨中舞蹈。
想象力,是形成意象、知觉和概念的能力,其实意象、知觉和概念不是通过视觉、听觉或者其他感官而被感知。想象是心灵的工作,有助于创造出幻想。想象有助于为经验提供意义,为知识提供理解,想象是人们为世界创造出意义的一种基本能力。
我们相信,想象是一种极为高级的能力,它需要发动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重组和联系,继而创造新的事物。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没有想象造就的故事,就没有人类文明,“就连乌鸦和云雀都有属于自己的白日梦”。
微博上,一位名叫@设计青年的博主发起了一个名叫#这个我能画#的活动,提供一些极为简单的日常用品,发动大家开发想象力,填充作画,这是其中的一期名为“壶盖”作品——
事实上,以上这些作品都来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许,想象力并未随着时光散去,而是被日常生活遮蔽了,从今天开始,不时放空一下自己,让想象力带你逃离世俗生活,也让想象力带你去领略生活的美好。
第三课:好奇心
为什么孩子口中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人父母后,这也许是我们经常面对的时刻:孩子向你发问,但你花费了好大力气,才勉强答上了这个“简单”的问题。
可是,我们是从何时开始停止提问的呢?那些陌生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什么时候开始对我们失去了吸引力?
好奇心是对新的事物有兴趣,会想要探索、研究及学习的特质。观察人类及其他动物都可以找到这类的例子。好奇和人类各层面的发展都高度相关,有好奇才会引发学习的过程,以及想要了解知识及技能的欲望。
你是否已经习惯了,对生活里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专业的分化,工作中的琐事,让我们习惯集中精力去应付眼前的事情,遥远但不紧急的“身外之物”很难获得成年人的关注,但儿童是常为新的,他们的杯子永远是“空”的,而问题和好奇,就是他们进步的源泉。
如果没有好奇,就永远不会有望远镜、太空船,更没有“嫦娥”和“天宫”;如果没有好奇,就不会有青霉素和显微镜,更没有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
重塑对生活的好奇,可以让我们不至于被生活打磨得过去粗砺,而重拾好奇,也许可以从今天开始,向家人、朋友提一个“蠢问题”,和他们共同探索,也可以从种一盆花,研究一道菜的菜谱开始……
第四课:乐观
刚才还在大哭大叫的孩子,怎么几秒钟就笑呵呵了?他们似乎从来不觉得沮丧。儿童时代,我们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得相当乐观,认为明天总会到来,而困难没有什么大不了,于是带着“战斗”的精神,热情地面对每一个挑战。
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他们的乐观来源于对困难的估计不足,毕竟他们还没有遭遇过人生真正的困境。但是,谁又能说乐观不是一个最棒的伙伴呢?
乐观主义是指一种对一切事物采与正面看法的观念。是悲观主义的相反词。乐观的人不会过分关注一件事的缺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
与其不情愿地被拉上战场,我们为什么不去主动选择自己生命中的战斗?要知道,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黄永玉先生还曾给汪曾祺写信,说“这里的荷花真好”,而即使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面对围追堵截,仍时常在夜幕下唱着响亮的军歌。
“去爱吧,就像没有受过伤害一样”,在向孩子学习的课程中,乐观是至关重要的一节,那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另外一种智慧的表现,我们能够从笑声中找到勇气和力量,照亮所有的阴霾。
第五课:纯真
每当我们直视孩子的双眼,总会被他们眼中流露的纯真和善良所打动,那是一种来自赤子之心的凝视,有时不免让人羞愧得低下头去。
成年后,我们得到了许多新奇的体验,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令人艳羡的成就,却永远地失去了纯真。
就像在《故乡》里,闰土的一句“老爷”,在他和“迅哥儿”之间制造了可恶的厚障壁,但水生却仍然可以毫无芥蒂地和宏儿玩耍。
纯真,纯是单纯的纯,指思想简单,想到什么说什么,真是真挚的真,指对人对事有一颗真挚的心,意思就是形容人有着单纯的思想真挚的和人交往,没有心机。
——我认识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位红脸先生。他从来没闻过一朵花,从来没有看见过一颗星星,从来没爱过一个人。除了算账以外,他从未做过任何事。一天到晚,他同你一样,老是说:我有正经事要做,我是一个认真的人。他自以为了不起。他简直不像人,他只是个蘑菇!
——因为忘记自己的朋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朋友,如果我忘记了小王子,那我就会变得和那些除了对数字感兴趣,对其他事都漠不关心的大人们一样了……
如果你看过《小王子》,也许会对上面的话很熟悉。这本创作于1942年的儿童读物,却感动了无数成年人。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认为,童年是盼望奇迹、追求温情、充满梦想的时代,对比之下,大人死气沉沉、权欲心重、虚荣肤浅。“大人应该以孩子为榜样”。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个孩子看世界的角度,用孩子的童真、好奇心、和想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的欲望来给成人讲故事,尤其是给那些“童心未泯”的成人讲,让他们借小王子的想象力暂时忘记属于大人世界的欲望,飞回童年,并反思现实生活,发现人生的真谛。
人之初,性本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只有回归纯真的眼光,我们才能看清生命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它们没那么美,没那么贵,却总是生机勃勃。就像空气,就像阳光。
分享纯真书单,供大家重温童年,找回童心!
《朝花夕拾》鲁迅 ——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城南旧事》林海音 ——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但是我很喜欢念这课书,我一遍一遍地念,好像躺在船上,又像睡在云上。我现在已经能够背下来了,妈妈常对爸爸、对宋妈夸我用功,书念得好。我喜欢念的,当然就念得好,像上学期的“人手足刀尺狗牛羊一身二手……”那几课,我希望赶快忘掉它们!
爸爸去睡午觉了,一家人都不许吵他,家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但是我听到街墙传来“嘭!嘭!”的声音,那准是方德成他们的皮球踢到墙上了。我在想,出去怎样跟他们说话,跟他们一起玩呢?在学校,我们女生是不跟男生说话的,理也不理他们,专门瞪他们,但是我现在很想踢球。
《小王子》 [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
这是一个卖精制止渴丸的商人。每个星期吃一丸就不需要喝水了。
“你为什么要卖这种东西?”小王子问。
“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商人说,“专家们计算过,每星期可节约时间五十三分钟。”
“那么用这五十三分钟去干什么呢?”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便……”
“我呀,”小王子自言自语道,“如果我有五十三分钟可支配的话,我就慢慢悠悠地走到水池边去了……”
《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 [德]瓦尔特·莫尔斯 ——
一天晚上,当我再一次试图在水上行走时,我看到自己很大的影像反映在一个很大的水洼里。这时候,我突然注意到自己模仿船怪行走时的那种软绵绵的姿态了,我甚至可以像他们那样可恶地咩咩大笑起来。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我头脑里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假如侏儒海盗们看到我这个样子的话,他们会怎样想我呢? 就在那个时刻,我决定从船怪那里逃走。当坏事要养成习惯的时候,一定要改变那种境况。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德] 于尔克·舒比格 ——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万物都得学会生活。月亮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学发光么?在白天它觉得这个主意不好,在晚上它又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它实在无法决定,反反复复,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所以看起来有时圆有时缺。它学会的就是不停地变化。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