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名家谈 > 【海淀教委】陆云泉:学生每天都在变,教师岂能只做“教书匠”?

【海淀教委】陆云泉:学生每天都在变,教师岂能只做“教书匠”?

时间:2017-12-08 00:00 海教思维
  教师,是做“教书匠”还是“教育家”?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哪里来?如何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发掘教育资源?……在日前召开的海淀区首届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总结会上,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在讲话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关系、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话题的论述与思考,引人深思。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哪里来?
  对海淀教育的未来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重中之重。听了几位首届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科研故事的分享,又让我回想起若干年前在课堂上、在教育教学一线做教师的经历。一线教师的科研之路固然辛苦,但沿路有风景,身边有团队,有了收获就很有满足感。
  在最新的海淀教育数据统计中,海淀基础教育系统教职员工3.2万,其中一线的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经达到63.5%,这将是未来海淀教育发展的最大的动力和希望。海淀教育发展需要一批标杆式的教师不断涌现。我们时时刻刻要问自己:海淀教育是高地,那么海淀教育的名家名师在哪里?
  前段时间刚结束的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申报推选工作,全区申报了700多人。这次评选的一项条件,就是教科研水平和成绩要优先考虑,其中包括两大指标:一是参与或承担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情况,二是五年间在自己本专业领域教科研论文公开发表的情况。我仔细翻阅了申报学科带头人的200多份材料,发现在核心教育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太少。能够申报市级学科带头人,肯定是一线教师里的佼佼者,即便如此,真正能体现出含金量的教科研成果还是比较少。
  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此。今天是种子,明天就可能成为海淀教师队伍的标杆似的人物。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真正培养出一批课上得好、教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一线教师整天跟学生打交道,学生就是最大、最好的科研资源。我们常说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要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研究眼前的学生,研究每天日常的教与学。这其中就可以产生很多科研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较于大学研究教育的专家教授,一线教师更加有优势,因为我们有更加鲜活的研究资源。
  如何引导中青年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成为优秀教师,保证海淀教育的持续发展,海淀区也在探索建立一种分层分级、多种渠道教师培养的路径。培养与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始终是海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八一学校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个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就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
  带着研究的方式去工作,教师会有何不同?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核心也是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更不会有学校的发展。海淀区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种子教师研究项目作为中国好老师项目的基础项目,特别强调让教科研回到教师身边,强调扎根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强调教师的深度参与。
  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都是不成功的改革,这样的改革也是难以推进的。教师深度参与教育科研,才能真切体会到教育理论是如何支撑和指导教学实践的,更重要的是,教科研还能引导教师借助教育理论、有意识地梳理和提炼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策略。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推进也是基于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严谨的科研方法,最终达到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目的,可以说是一条提升教师素养得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个项目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强调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因为尽管教材不会有很大变化,但学生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不一样。所以,当教师以研究的方式去工作,那么工作就会更有成效,也更具挑战性;当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去工作,就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更能体现出职业的价值。否则,教材变化不大,教师年复一年教同样的内容,讲同样的课,长此下去就真的会变成教书匠,教师这个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教师,更应该成为一名学习者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教师是促进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人,而现在学生的学习力可能并不比老师弱,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二次元”的孩子、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可能比我们还多。老师整天忙着备课、批改作业、解决班级管理等的诸多问题,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学习、没有一个研究项目来支撑推进,我担心老师们可能就会落伍。
  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是原有意义上知识的权威,特别是一些文史学科的知识,可能教师在讲历史知识的时候,学生拿着手机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搜到很多东西,可以比老师讲得更丰富。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更应该成为一名学习者。
  这样来看,种子教师项目的组织形式非常有意义。它组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的分享与交流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把研究从单个教师的工作变成团队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这也是这个项目能够不断推进、促进教师综合素养提升重要原因。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团队涉及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所以现在的学习或者现在的教学,可能更倾向于项目学习,其中包括了学科的综合。从这个角度来讲,也突破了教师仅仅是教书、教好书、教好学生,更重要的还能够不断发展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的教学才更有成效。
  如何从问题中发掘资源,关乎教育的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不管从体量还是质量,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在的矛盾是人民对于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海淀区也是比较显著的。
  海淀是教育大区,教育规模大,学校样态多,有名校大校,也有很多的普通校,生源也各不相同。种子教师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间,名校大校的资源可以实现共享,而更多普通校的资源可能更是一个大的资源库。因为教育科研首先要有问题,问题比较多地集中在这些普通的学校里。教育科研就是把这些问题变成需要解决的一个个聚焦点,把它们上升为一个个课题来进行破解,我想这更有意义。这个过程也是通过跨专业、跨边界、跨领域、跨学段的方式来推进海淀教育的均衡发展。
  希望通过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第二期的推进,不仅培养出更多未来的名师,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在海淀教育的发展推进过程中做出教师的贡献。教育需要用心去经营,用坚持去沉淀,用思考和研究去推进。我们经常说“用教育家的精神搞教育”,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就是尊重与实践教育规律,积累和潜心教学研究,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希望我们的老师用教育家精神激发自己潜心育人的职业信念,在教书育人的实践研究中,在别人看来一成不变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新意和幸福感。
  本文根据陆云泉主任在“海淀区首届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究项目总结暨第二届项目启动”大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