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名家谈 > 【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真教育

【人大附小校长】郑瑞芳:尊重每一个生命,才是真教育

时间:2018-12-17 00:00 海教思维

  在北京,有这样一个关于小学生提问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2015年,中国学生代表到瑞典访问,聆听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主席和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爱德华博士的演讲后,一位小学生的提问让诺贝尔评委会主席“大伤脑筋”。

  这位学生问:“诺贝尔奖很多的获奖成果都是群体研究成果,为什么诺贝尔奖都颁发给了个人?”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诺贝尔评委会主席说。

  这位学生来自人大附小。

  人大附小一直在做 “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多元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的教育,这是我们的七彩教育理念。

  七彩教育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如何落地?今天我们聚焦七彩课堂四声文化及七彩融合教育。

  郑瑞芳  人大附小校长

  课程终将要落地在课堂,育人的主渠道是课堂,主阵地在课堂。陶西平先生说:“人大附小的课堂是真实、生动、有深度的课堂,是学生的活力度、参与度、探索度都很高的课堂。”是什么让人大附小的课堂成为这样的课堂?那就是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文化。

  课堂让学生不再沉默

  2003年11月,我走上校长岗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课堂常常激发我的教育灵感。我提出在人大附小的课堂上,“说错了也要理直气壮”,唯唯诺诺,不是成长的姿态,童年,就应该奔放、勇敢。2014年1月,人大附小提出了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理念。

  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 声声入耳

  养成欣赏他人的习惯,享受课堂学习的美好,激发独立见解的意识,发展审辩式思维,是人大附小四声课堂的追求。

  掌声是真诚的欣赏,在专注倾听中成就欣赏他人的能力。精彩的课堂不能没有掌声,然而这掌声是由衷赞赏还是迫于形势,是值得我们寻味的。有了自发的掌声这样的理念,课堂上很少再用老师组织教学了。

  笑声是身心的愉悦,在情感满足中享受课堂学习的美好。“学校是学笑的地方。”在我心中学校应是充满欢声笑语、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我希望师生共同享受一个源于师生、生生平等与尊重的课堂,享受一个没有恐惧只有信任的课堂。

  质疑声是求异的思维,在善于表达中激发独立见解的意识。我以为,有深度的课堂就是要使学生主动摒弃盲目的认同感,学生能打破课堂中随声附和的局面,学会双向质疑,具有敢于质疑的魄力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辩论声是批判性思辨,在敢于思辨中发展审辩思维能力。学习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辩论声的课堂意义是通过理性争辩达到合理结论的学习过程,发展的是学生审辩式思维和认知技能。摆脱寻找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定势,使学生朝着个性化需求发展。

  让审辩式思维成为自觉习惯

  2014年,课堂四声一经推出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同,但也有老师觉得形式主义,没有这课堂四声不是也照样上课吗? 为了形成四声课堂文化,2017年,学校研制出人大附小课堂四声学生用语,明确了课堂四声的阶段性培养目标。

  一二年级: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观点尝试补充、质疑、反对的意识。

  三四年级: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具有对他人的观点补充、质疑、反对的意识,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六年级:培养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在交流中完善思维方式。

  我想,当有一天审辩式思维成了学生一种自觉的习惯,这些用语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课堂四声理念不只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体现的是安全、民主、自由、思辨的课堂……在这里,每一种声音都蕴含着深远的教育价值,立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践行着人大附小的七彩教育理念的育人目标。

  让特殊学生有尊严

  全市教育大会上蔡奇书记讲到:努力让每个孩子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残疾人教育条例》尤其强调“积极推进融合教育”。

  2005年,附小迁入世纪城校址后,由单纯接收职工子弟的大学附小成为同时每年承担社区一万八千户义务教育的配套学校,这其中包含了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让走出彩虹门的孩子人人都有进步,都有成长,这是优质校的责任,更是人大附小人要办的真教育。

  用真情梳理特教秘诀

  在研讨会上,老师们出谋划策,共同总结出融合教育过程中探索的方法和秘诀,归纳出以下四点:

  走进孩子:一定要走进孩子心灵,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特殊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你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句话在老师的发言中出现了好几次,这是大家的成果和智慧;

  取悦孩子:我们要让孩子喜欢我们,老师们会发现如果他不喜欢你,那么你根本别想走近他,更谈不到帮助他;

  取信孩子:喜欢只是一小步,当孩子信任你的时候,他就会向你敞开心扉。在这种信任的前提下,用爱用情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就能做好特殊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有尊严地生活,这就是人大附小人做好特殊教育的秘诀。

  让每个孩子有尊严的生活

  2008年,学校在校舍紧张的前提下挤出80平米建立了资源教室,现在是160平米;从大学争取特教教师编制;自聘专职资源教师任教……2012—2016年附小每承办一所学校都建一间资源教室,五个校区资源教室面积已达750平米。十年实践,探索出具有人大附小特色的个别化教育策略:

  关爱每一个学生,全员建档;近五年,人大附小从一年级一入学就与家长配合,对特殊孩子早发现、早干预、早训练特别重要,为全校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使多数学生心理成长需求和少数学生的特殊需求都能及时得到关注与疏通。

  个别化教育,机制完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研发了个别化训练课程等。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都能够被满足。

  个别化课程,吸引学生。生动有趣的训练课让特殊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准确及时评估。通过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促进学生努力训练,另一方面,使落后于多数学生的孩子们得到同学和老师们的热情关注。

  学生七彩会员升级制度,教师资源教室义工制度及附小特殊教育奖励基金等等,很好地避免了特殊学生的边缘化,使融合教育在人大附小生根、开花。

  在心理健康周里,学校创立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男孩节、女孩节。为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学校规定学生上课迟到可以不喊报告,悄悄进教室直接坐到位子上。

  附小人的教育情怀创造了爱的奇迹:

  交往因子退缩症的学生登上了香港的舞台;运动神经发育障碍的残疾学生用毅力坚持走完男孩节10公里路程;多动症的学生三科全优毕业;自闭症学生举办了独唱独奏音乐会;智力低下的学生夺得了附小吉尼斯纪录;发现特殊学生潜质,使听力、智力障碍的三名同学的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建立资源教室十年来,共干预学生545人,培训教师821人次,接待家长 631人,聆听宣讲10041人,接待国内外参观1849人。参与个性化课程的学生共326人,所有特殊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取得明显好转的229人,占总人数的70%。

  11月28日,海淀区特教研究与指导中心召开了人大附小融合教育十年实践研讨会,现场感人至深。领导、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人大附小与国际融合教育接轨,并进行了本土化探索,充分体现了融合教育“公平、品质、创新、协作”的四个特质,十年的坚守,实现了真正融合,相互接纳。

  七彩教育尊重与多元发展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是人大附小人永远的教育使命与教育追求。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