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名家谈 > 【北医附小校长】田国英:带您看看我们的北医附小

【北医附小校长】田国英:带您看看我们的北医附小

时间:2018-12-21 00:00 海教思维

  古寺旧舍北医边。新校园,学子欢。

  杨柳多情,弄姿楼宇间。

  泰斗大师随时有,书香蔼,沁心田。

  教书育人两相兼。心灵动,美多面。

  先生教导,萦绕在耳畔。书山有路勤读好,气自华,一生攀!

  这首词是北医附小三年级学生家长杨永之为学校画的一幅素描画,这就是家长眼中的北医附小。家长感言:“在这所好学校,我们的孩子摸到了知识,摸到了美德,摸到了欢乐……”

  曾经,这是一所在招生时受到家长质疑与担忧的学校,如今,发展为家长交口称赞的学校,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北医附小始建于1949年,建校初是只有几间破庙改造的五道庙小学,先后与三所小学合并,1999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历任校长倾心付出,为学校奠定了基础、积淀了文化。自2011年以来,北医附小抓住三次重要契机,促进学校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社会满意度逐渐提升。

  田国英  北医附小校长

  抓住关键契机促发展

  2012—2015年,学校成为海淀区“课程整合、自主排课”实验校。学校初步建构了课程体系,在改革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促进了学校发展。

  2016—2018年,学校加入“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我们抓住契机,整体谋划学校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学校生源回流,社会认可度攀升,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8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慰问学校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课程设置给予充分认可,对教师的奉献精神、学生的优秀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这是一所好学校!这一评价是对一所普通小学的高度认可,也是北医附小多年的执着追求与期盼,更是海淀区新优质学校的真实写照。

  课堂变革真实发生

  学校遵循“教育从心开始”的教育哲学观,围绕“护生命之花 育灵动之心”办学理念,学校重构了面向全体、多元开放的“康+”课程体系,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变革,让课程更具特色;让课堂变革真实发生;让管理更有温度;让学校文化更具魅力。

  课程体系以“健康、品德、人文、科学、艺术”五大素养为核心,划分为 “体育与健康、公民与社会、阅读与人文、科技与创新、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

  国家基础课程在原汁原味执行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学科整合模式”。精品拓展课程是地方和校本课程,目前剪纸、经典润心等6项精品校本课程在实施中取得成效。自主选择课程是社团选修课,开设剪纸、京剧等48项50多个社团选修,严格遵守入退团制度。

  “教育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我校通过课题项目引领、教师角色转变,聚焦课堂变革,实现师生共成长。

  首先,课题引领课堂,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其次,探索多元课堂模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校学科教学在理念变革、内容变革要求下,不断探索尝试课堂模式变革,力求将教学立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五育融合”育新人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写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的确“种树养根,育德育心”,我校将“五育”的基本素养与“育心”融合,深化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育人文化民主和谐。学校建立了民主和谐的班级文化。40个班,班班都有学生自己设计的特色班徽、班名、个性展墙;自主制定班约班规,周有评比、月有表彰。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公民素养教育,培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坚毅品质……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中,更加重视在习得知识中明理修行。

  教师带领学生用生动的成语故事概括出“北医附小学生十大美德”,并通过“课程化”深入落实,期末评选“美德少年”,让学生学有榜样。

  全员心理“养品德”。学校是海淀区心理特色项目校,在“育心养德”教育中,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学校设置了不同主题的心理课程及达成目标。

  针对特殊需求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辅导方案;利用学校、社会和家长资源进行个性化辅导;教育教学干部联合深入课堂,进行习惯养成跟踪观察辅导,让“育德育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全员体育“健体魄”。坚持每天“四个一”:一节体育课、一个健身大课间、一次家庭打卡、一次晨练微课堂,同时,遵循“普及与特色共进”原则,把足球、排球引入课堂。

  全校学生人手一个排球;每学期一次班级足球联赛;一次颠球和垫球小达评选;每年一次年段运动会。在全员体育基础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组建了20多支运动队,为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员美育“育审美”。学校坚持传承优秀剪纸文化40年,全校开设《剪纸》、《经典润心》校本课程,教材已研发出版并推广使用;京剧进课堂,连获六届全国小梅花金奖。

  学校在此基础上开设了非遗、戏剧、微电影等20余项艺术社团选修,给孩子们创设了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大舞台。

  全员劳动“修品行”。学校注重对学生劳动品德培养:每个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都设有劳动岗位;每学期到劳动基地挖红薯、刨花生,家校活动包饺子、包元宵等,体验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品质;举办家校劳动讲堂,让从事不同劳动岗位的家长为学生讲座,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校级、班级劳动小标兵评选,激励学生同时,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

  “家校社”携手,共育儿童。学校构建“家校社”共育格局,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全方位育人。建立“家长资源库”,丰富学校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形成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长效机制;其次,开办家长讲堂,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课程体验,本学期60余位家长已走进课堂;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增进亲情,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同盟军。

  学校充分挖掘周边优质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并将其“课程化”;学校微信平台开设“心语阁”,借助培训机构创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线上学习与线下结合,有效促进家校共育。

  管理有温度,以德立身建队伍

  重师德强素养。学校将“强师德、扬正气、树师表、铸师魂”作为师德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师德标兵、四有教师、最美教师等评选活动,增强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

  重团建提能力。学校确立 “三小工程”建设目标。“小目标”帮助教师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个人成长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小策略”通过四级教研、领雁工程、伙伴行动策略等,同进步共成长;“小成果”通过丰富的展示平台,让教师展风采、强素质。

  重激励讲民主。我校管理机制重激励讲民主,采取:民主化、规范化、激励化,确保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三重一大”通过提案、会诊、决策式会议听取民意、形成提案;全校征集金点子,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教代会民主酝酿反复研讨,制定学校章程;根据“业绩、能力、态度”多维度对教师考量评估,激励干劲。区“双满意”测评,教师对学校及支部满意度连年高于区平均值5-7个百分点。

  北医附小在新优质建设工程引领下,在“全面育人”建设上,扎扎实实,凝聚众智,实现了学校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师在发展学生同时,也成就着自己。一支支干劲足、凝聚力强的优秀团队应运而生:美术团队,几年前从未走出校门办展,到如今每年两次大型剪纸书画展,足迹遍及中华世纪坛、炎黄艺术馆;研发了全国发行的剪纸校本教材;承办首届“京津冀非遗论坛暨成果展”;

  音乐、体育、科技团队,如今各个独当一面,建立了近40支精品社团和选修,举办全员参与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学生全国、市区屡获大奖。六年级团队,“合作学习”项目三年历练,成为学校最具研究力与活力的优秀团队,被评为区青年文明号……

  家长从三年前招生咨询时不断质疑与担忧,到如今,相信支持、携手共育。上学年末调研中,95%的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改革感到非常满意。

  领导和专家也给予了学校高度赞扬:“北医附小发扬了“干事”精神,他们积极进取、凝聚众智、拼搏奉献,实现了学校发展目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