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名师事迹 > 【翠微小学】王浩:从农村教师到翠微名师,他“画”出了什么?

【翠微小学】王浩:从农村教师到翠微名师,他“画”出了什么?

时间:2017-03-29 00:00 宣传科
  画面是不是很美?是不是完全是大师的手笔?翠微小学孩子的美术都是这位老师教的。就在前不久,翠微小学还为王浩老师在中华世纪坛办了场个人画展。
  从小长在农村,从农村的一名普通教师到京城名校翠微小学的名师,王浩老师的故事真的像路遥先生笔下《平凡的世界》一样精彩。
  不甘平静的美术教师
  跟很多学艺术的人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不同,1978年出生的王浩从小在通州的农村地区长大,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小时候,别的孩子满世界飞跑打闹,王浩更喜欢随手捡起树枝在地上勾画,或是不断临摹小人书的插图。从海淀艺师毕业后,王浩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工作期间,王浩从没放弃对绘画的训练和艺术的追求。那些年他也几乎把教过的学生画了一个遍,并通过继续深造,一直读到北师大的本科。
  做老师,可以选择安逸,也可以不断迎接挑战。王浩选择了后者。2003年,王浩从通州区农村小学调到全国教育改革的桥头堡---海淀区翠微小学。在这里,领导会随时推门听课,也会让老师组织活动,甚至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也会有不同意见。如何以自己的特点在翠微小学立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能在教学之余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从那时起,王浩在教育与艺术之路上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一个接一个。
  现在看,王浩是一名出色的教师。可是刚到翠微小学时,王浩必须直面常态课不过关的惨状,克服课堂效率低、说话说不到重点上的问题。当时,学校的教学主管主任听了他的常态课,也忍不住语重心长地说:“小王,你真该下下功夫了”。“明德至翠,笃行于微”,受翠微小学办学理念的启发,王浩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细微处寻找突破口。从那时起,王浩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听名师的录像课,并反复对比,寻找不足,直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
  不过,教学上的挑战是一个接着一个。2005年学校开始让王浩教书法。可那时王浩的基础也只是能写一点硬笔楷书,对他而言,这完全是一项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但王浩就是这样有韧劲儿,从研究书法教学、苦练书写能力开始,他不仅让自己的书写水平得到认可,更逐步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从2008年至今,王浩已是三届书法学科带头人,2013年凭借自己的成绩顺利加入北京书法家协会,并出版个人专著《翠锦心画—硬笔楷书入门》。有些老师戏言,王浩现在不仅让美术老师没出路,还让书法老师也没出路了。
  面对教学上的突出成绩,王浩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的教师。但他也深刻认识到,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一直停滞不前,学生的专业也会流于平常。所以,专业成长一直是王浩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承诺。从2006年开始,王浩的视野放到了社会上,他连续参加了五次北京市画展,2007年又顺利加入北京美术家协会。不过,全国大赛的落榜也提醒王浩需要不断自我成长。从那时起,王浩更加在艺术上下苦功夫:别人聊天时他在画画,别人休息时他在临摹。为了增加自我的积淀,除了苦练基本功,王浩开始向自然学习,四处写生,在山水之间修炼、感悟,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再上台阶。
  如今,王浩已经在翠微小学13年了。13年间,学校不断创造机会让王浩与业内大师交流、对话。王浩也带出了一大批在北京乃至全国书画大赛中屡屡获奖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师选择安逸,王浩心中也曾萌生这样的想法。但在师傅黄有光的鼓励下,王浩还是将自己归零,踊跃参与“世纪杯”教学大赛和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展示。
  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浩说他的目标一直没变,就是做一个勇敢的翠小人,做一个不平静的人。
  王浩聊绘画
  旅行路上悟山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年来我一直研习油画,女儿是个十足的“爸爸去哪儿”的粉丝,她三岁后我便开始带她一起出行。我们逛灵水、进雪乡、跨草原、游甘肃,玩的不亦乐乎。
  记得有一次我们前往克什克腾旗大青山的路上,看到两位写生的画家。对于写生,我已经习惯了观察光影、体积、色彩了,而他们呈现的却是虚实、肌理、意境,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意识。 油画写生固然能再现真实,但局限往往就是在于 “见山是山”的再现真实。国画写生则可以通过移景、感悟、再造,画出心中“见山不是山”的感悟之景。所以在这以后我逐步减少油画的写生和创作,多空出一些时间进行国画的尝试。王维《山水论》中曾提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如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额,水看风脚。此是法也。”这些经验足可见古人观察之细,它也能直接应用到我们的画中。对于山水技法,我更多的是通过大自然与古人技法的比较,逐渐领悟到前人技法的很多高妙之处。油画写生为了更出效果可以选择加一些光感,而古人画山水却更愿意加一些云气。正所谓“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加上烟云则画面呈现出虚无缥缈,犹如仙境的感觉。
  细心想来,古人所归纳的皴法也都是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大斧劈皴、小斧劈皴、披麻皴等皴法我们能从很多地方找到相应的山石。我以前只是如实描绘,有时画面会出现些许的不协调,而古人却是把这些归纳、取舍、意造形成风格统一的整体。所以,很多时候看到山,我总是会想古人画它会用什么皴法,怎样去表达。当然,同时我还喜欢把西画的意识融入其中。我的素描理念,对色调的把控,对体积的理解,对肌理的塑造都融入其中,这也使我的山水画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风格。         
  听完王浩老师的成长经历和绘画感悟,是不是很有收获?下面一起欣赏王浩老师的作品。
  作品展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