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数据库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顺利启动

时间:2020-11-23 12:01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11月19日,海淀区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顺利启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王耘,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组成员,海淀区所属各中小学校长和心理教师200余人全程参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是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展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全面调查,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数据库,客观了解海淀区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学校按需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打好学生健康底色。
  吴颖惠在项目布置会上提出,教委启动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和全体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调查项目,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此次科普宣传活动,提醒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将心理调查和心理辅导与体检、健身等同起来,视为学生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规模的心理品质调查可以构建区、校两级数据库,建立学生发展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动态,指导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普查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心理品质调查,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本次调查可视为家、校、社协作的途径探索。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后续的区域心理服务工作也会引入高校、研究所和其他社会力量进入,整合心理教育力量,全方位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应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吴颖惠要求各校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心理品质调查工作,组成由校长牵头的工作小组,严格按流程组织心理调查工作,获取调查结果后,充分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结合日常观察和访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分层心理服务。同时,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调查工作的开展要确保家长的知情权,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自愿参加。
  王耘全面介绍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常见心理困扰,并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强调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学生个体因素等关键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她指出,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预防、干预与促进的关键期,海淀开展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基于客观分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持续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