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关注】教育部回应 # 给家长留作业 # 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时间:2020-12-11 13:24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12月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

2018年至今,多地出台相关规定,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行为,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俞伟跃指出,下一步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好作业的管理工作——

健全作业布置的机制。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年级和班级的统筹、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提升作业的质量。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的设计,创新作业的形式,强化实践性的作业,积极探索弹性作业、跨学科的作业。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

加强日常监管。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从专家的角度补充了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看法。在他看来,有三个角度可切入——

必须要明确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不是脱离课程教学活动、推到家庭教育范畴的事情。 

必须要明确作业的两个功能:一是巩固学习活动,二是诊断,必须要清楚作业是专业性的教育活动。 

家庭和学校在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方面的职责边界要划清楚。家庭也好、父母也好,应该给孩子的家庭作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应该支持孩子能够自觉地完成作业。布置作业的职责,组织孩子完成作业的职责,批改作业的职责,是学校的事情,必须把这些职责边界划清楚。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