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2019-2022)

2018-11-26        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返回顶层设计

>

  为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撑引领海淀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根据《海淀区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教育强区行动计划(2019—2022)》总体部署,结合海淀智慧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海淀区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有责任、有义务为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先行先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海淀智慧和海淀方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海淀智慧教育1.0时代构建了科学管理体系,明确了顶层规划设计,优化了基础环境设施,丰富了数字教育资源,在智慧校园建设、管理平台升级、智慧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教育治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海淀区实施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举措。以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支撑引领海淀教育发展,对于构建教育强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以应用驱动、统筹推进和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充分发挥海淀区位优势,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智能教育,全面构建服务于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信息化体系,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智慧教育发展路径,推动海淀教育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支撑引领海淀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为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融合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变革教学组织模式、教研科研服务、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由融合应用阶段向融合创新发展阶段迈进。

  坚持均衡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模式的教育资源区域均衡配置机制和跨地域共享机制,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辐射教育合作交流与帮扶地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建设内容,强化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支撑,构建服务全局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格局。

  坚持引领发展。构建与海淀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三、工作目标

  (一)基本目标

  通过实施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一中枢两新三提升”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海淀“智慧教育云中枢”,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提升教育均衡共享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形成海淀智慧教育发展新态势。

  (二)主要任务

  基本建成海淀“智慧教育云中枢”。“智慧教育云中枢”以教育专网、教育云和智能终端为基础设施,以教育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面向教育治理、教育教学等各维度开发智能化应用,初步实现适应性的智慧教学、科学化的智慧管理、协作化的智慧教研和个性化的智慧服务。

  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发展智能教育,推进科技应用教育教学场景,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开展新技术实验室教育培训,试点5G智慧校园项目,探索构建虚实共生的未来学校形态。加强信息化应用激励,推动产生一批融合创新应用学校、应用课程和应用人才,为教育流程再造和体系优化提供支撑。

  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探索构建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打造全流程教育管理服务。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深入开展决策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预测等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提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能力。构建海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区提供开放、灵活、智能的学习资源服务。探索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供给模式,努力实现教育资源众筹众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优质师资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示范性培训,有效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规划制定和落实能力。进一步激发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内生动力,提高研修质量和教学效果。大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过系统化课程和丰富的信息技术活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

  提升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淀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服务大队作用,审慎引入各类新型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加强常态化监测、日常管理和重要时期保障,确保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四、实施行动

  (一) “智慧教育云中枢”建设行动

  结合智慧教育1.0时代建设成果和科教创新发展趋势,建设以“一网一云一中心N应用”为架构的“智慧教育云中枢”。

  逐步建设海淀区教育系统感知网。依托已建成的海淀区教育光缆专网和物联网技术,先期连接海淀教育系统内摄像设备,为数据采集、传输提供基本硬件保障。

  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包括教育云中心和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支撑平台。教育云中心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提供云计算和云存储,为学校提供硬件资源灵活配置的虚拟机房以及多项云端服务。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支撑平台进一步对教育云中心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统一认证、统一消息管理、统一应用管理等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功能,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存储等DaaS(Data-as-a-Service:数据即服务)层功能,为教育大数据汇聚和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建设大数据中心。制定软件系统互操作技术规范和教育基础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建立大数据融通机制,通过支撑平台采集各应用的海量数据,面向教育管理、教学服务等不同应用场景建立大数据模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决策分析、监测预警、数据挖掘、智能处理等大数据应用。

  积极探索云端智慧校园软件服务建设新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在“智慧教育云中枢”总体框架下对软件服务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支撑教育教学和校园管理的各项应用,以云应用模式快速、批量解决学校共性、通用型软件需求,缩小因信息化建设不均带来的办学差距,促进智慧校园均衡发展。建成30个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鼓励各学校依托教育云、共享平台和资源,开展信息化应用试点和示范工作,解决信息化应用中热点难点问题。

  (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大力发展智能教育。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教育教学场景项目,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多渠道智能化采集学业数据,建立精准的学业画像,构建智能的知识图谱,根据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等维度为学生匹配个性化学习资源,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开发智能教育助理,通过人机协同,帮助教师开展试卷讲评、教学教研、差异化教学等工作,优化教学方法与内容,努力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终身化学习体系。

  开展新技术实验室教育培训。依托已建成的“海淀区人工智能教学联合实验室”,定期开展人工智能师训和示范观摩活动,帮助校长、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建立“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建立“智能交互技术实验室”,开展教师创客教育培训项目。建立“STEM创新实验室”,开展STEM教育培训项目。建立虚拟航天技术实验室,开展航天技术教育培训项目。

  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智能学习体系建设,探索构建虚实共生的未来学校形态。试点5G智慧校园项目,在不改变现有校园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将传统计算机教室改造升级为5G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适时、适地、适当的学习服务,实现常规课程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融合,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相结合,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结合。

  (三)十校百师千课引领行动

  研究制定信息化应用量化考核指标,引导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加强信息化应用激励,结合教育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培育十所标杆学校、评选百位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师、遴选千堂示范课例。

  培育十所标杆学校。分批组织遴选5所小学和5所中学开展示范,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评选百位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师。依托“世纪杯”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展示、“风采杯”中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评选出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先进教师。获奖结果作为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参考依据。

  遴选千堂示范课例。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依托,设定专门制作标准和评价指标,遴选1000堂基础教育示范课,包括普通中小学校示范课、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示范课、特殊教育示范课和学前教育示范课,并在区级教育云平台资源库中学习共享。

  (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构建区级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学生入学服务、师生发展服务、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办学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育督导管理等各业务系统建设和升级,推动系统整合和流程对接,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将管理服务平台纳入海淀区服务型科技政府建设体系,将入学信息登记、社会力量办学、教师资格认定等管理服务与海淀区网上服务大厅进行系统对接,逐步实现“单点登录,一网通办”,提升海淀教育网上服务效能和海淀区科技政府协同服务能力。

  依托大数据中心,努力推动教育数据从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初级应用向服务、支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层次应用转变。以中高考改革和入学管理为重点,依据入学信息数据、师生基础数据、课程数据、成绩数据、排选课数据等信息,开展学位供给和师资调配决策、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分析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能力。

  (五)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行动

  构建海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整合现有学生实践活动、研学活动、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汇聚互联网上各类教学、科研、文化等资源,为全区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努力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搭建区级资源平台,使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地区辐射,推动海淀教育均衡发展。搭建校级资源平台,无缝对接学校的内容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校级资源的同步管理。

  探索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供给模式。探索建立区域内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鼓励学校、企业、教师等积极参与优质资源建设,努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共创共享,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生动局面,助力海淀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研究制定《海淀区中小学校园学习类APP管理办法》,在鼓励互联网教育企业为师生提供应用服务的同时加强规范管理。

  探索“双师教学”。与互联网教育企业合作,在2所集团校开展“双师教学”试点,探索建立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优质师资多校区共享的新模式。试点合作学校之间建立“双师工作坊”,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帮扶学校的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助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帮扶学校自造血能力。加快建成 “海淀视频演播”等平台,建立区内平台区外复用的教育帮扶新模式,扩大海淀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承担好精准扶智、对口支援、带动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社会责任。

  (六)信息素养提升行动

  开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着重就智慧校园建设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跟踪指导,支持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

  大力提升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整合区域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校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指导学校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教研。探索开展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引导教师进行网上研修学习。

  大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研究制定学生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动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设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成体系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推进学校开展编程、创客、STEM等教育,试点开展1-12年级编程思维课。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建设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班),探索研究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和体系,逐步开展人工智能知识普及教育。建立海淀区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基地,以网络安全课程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讲座和知识竞赛,切合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继续举办海淀区中小学“智慧杯”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和海淀区中小学物联网大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思维,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营造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氛围和环境。

  (七)网络安全提升行动

  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网络安全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做到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一谋划、统筹推进。完善网络安全监督考核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干部的考核当中。推进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制度建设,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全方位、全时段确保信息系统(含APP)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全面梳理所有对外网站和信息系统,严格实施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互联网的访问,开展常态化监测。重保时期,对门户网站、日常办公平台等有业务加载的网站和信息系统做好重点监测和安全防护,全力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各单位要建立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项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确保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涉及到软件系统互联互通、教育大数据应用、跨业务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要由“一把手”牵头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统一认识,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建设任务。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领导。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职能部门,形成职能部门统筹归口管理、技术支撑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

  (二) 提升队伍,强化培训

  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技术部门专职工作人员数应满足实际需要,并不断提高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一批业务骨干,带动信息化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区教委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咨询指导作用。将全面提升“人”的能力作为推进智慧教育2.0行动计划的核心基础,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校长和管理者培训纳入教育党校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设计系统化培训课程,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

  (三) 多元投入,统筹监管

  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智慧城市、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应用场景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信息化经费统筹归口管理,优化经费结构,鼓励各单位使用区级公共服务及购买公共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对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绩效考核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试点引领,广泛宣传

  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验室建设和专项试点,总结先进经验与典型模式,逐步向全区推开。加强对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的甄别和研判,引入对当前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应用,适度探索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融合,促进智慧教育建设工作更加精准、更加集约、更加高效。同时,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宣传机制,积极宣传智慧教育成果和经验,营造智慧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京ICP备17037050号-2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主管: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承办: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1号 咨询热线:9618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