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9月14日,海淀区教育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 大会以“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主题,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系统部署未来三年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并致辞。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金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等中央、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 清华大学丘成桐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近40所高校领导,部分驻华使节,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王明哲、 区政协主席刘勇等区领导出席大会。
大会正式发布《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动计划》及《深入推进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海淀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工作方案》 《海淀区“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和 《海淀夜校建设工作方案》五项配套文件,构建起以“首善先行”为总纲的“1+5”政策体系,明确到2027年全面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 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十大教室”“海淀夜校”同步发布,涵盖航空航天科技、“两弹一星”精神、香山革命旧址实景思政、 中关村创新精神教育、生态文明等特色场景,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实现“处处是课堂、人人受教育”的全域育人新模式, 展现出海淀构建“泛在可及、人人皆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的系统规划与创新实践。
大会发起了加强青少年国际交流的共同倡议。 同时,海淀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海淀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
作为北京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海淀区先行先试,以破局者、开拓者、 躬耕者、实干者的姿态,打通学段壁垒、拓展课堂边界、建强师资队伍、强化思政引领力,探索出“学段衔接有梯度、 资源整合有广度、师资培育有力度、育人实效有温度”的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样态。
在宣讲环节,五位宣讲人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海淀思政教育“纵向贯通、全域协同”的生动实践,勾勒出“小学启蒙、中学深化、大学升华、社会赋能”的一体化全景图,充分展现了区域协同育人的成果与活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会上海淀区与10所高校、科研院所代表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协议, 将率先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 在思政教育、科学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大中小学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
海淀教育“智启”智能体在大会亮相,该平台具备“智慧助学、智慧助教、智慧助管”三大功能,是海淀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 “智启”的发布,标志着海淀“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模式进入全新阶段。
大会正式发布《海淀区“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
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宣布成立,小米、华为、火山引擎、北京大学、 十一学校等13家单位代表共同启动该联盟,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大会特邀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经验与思考”为题作教育经验分享。
张革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关心支持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 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他表示,海淀区是首都乃至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科教融合最紧密、创新生态最活跃的城区。 教育之于海淀,既是优势所在,更是责任所在。一直以来,海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所需、首都所担、海淀所能”为己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 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激励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守正创新,潜心培育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张革要求,站在“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的新方位上,全区要坚持教育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 以首善标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砥砺同行,构筑世界一流的教育引力场,让海淀成为全球青少年向往、科技人才集聚、 教育家潜心育人的理想之地,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海淀模式,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海淀智慧。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彰显思政引领力。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强化首都教育功能使命,进一步提升人才竞争力。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占先发展人工智能, 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力。着力构建全学段、全过程、全链条的高质量育人体系,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力。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潜能, 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进一步发挥社会协同力。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