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9月14日下午,2025海淀区教育大会专题研讨暨第三届海淀教育学术会议——“数智海教 融创未来 海淀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与标杆构建”专题研讨活动举行。
海淀区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杰,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副处长周航,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耿玥、赵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吴颖惠等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等高校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党组书记郑卿,智谱华章副总裁胡云华、云思智学CEO苏静、科大讯飞副总经理朱泓璋等科研机构与人工智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形成 “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 的多元协同格局,为培育时代新人凝聚“海淀力量”。海淀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主持研讨会。
滑动查看
会上,赵霞表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与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地,海淀自2024年发布《“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已在人才培养、工具创新、课程建设、教师素养提升四大领域取得突破。“从智慧课堂破解‘因材施教’难题,到数据赋能资源配置,海淀正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动能,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海淀方案’”。
吴颖惠以《双轨并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为题作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海淀AI教育的 “六维实践”,通过课程、师资、资源三大支撑体系建设,一方面普及中小学AI通识课程,另一方面选拔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吴颖惠表示,未来,海淀教育将聚焦“场景深化、生态协同、师资建设、安全规范”四大方向,推动AI技术与思政、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更深程度融合。
交流发言环节,清华附中副校长徐文兵、中关村三小党委书记石磊、智谱华章副总裁胡云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方海光分别从学校的实践,企业的赋能,高校的研究上分享了鲜活案例,共同探究AI教育的多元路径——
清华附中: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集团辐射”模式,开设海淀区人工智能实验班,开发《人工智能通识》系列课程并全国开源,130余所学校受益;组建“AI未来教育训练营”,探索“AI助教+ABL学习模式”,推动集团30所学校资源共享。
中关村三小:以“备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打造 “AI三小平台”,集成104个自主研发智能体、16个外部工具,实现“个性化指导、即时性评价、自主学习支持、资源整合”四维赋能,体育课AI心率监测、英语AI语音评测等场景已常态化应用。
智谱华章:发布“智启”系列助学智能体,覆盖全学科,答题正确率超95%,通过“拍照解题+苏格拉底引导答疑”“错题深度解析+学情推送”功能,已服务超万名师生;同步打造助教平台,支持教案自动生成、知识图谱构建,助力教师从“重复劳动”转向“价值创造”。
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提出“人机协同教育理论”,强调通过“AI伴学、情境模拟、协同评价”重塑教学模式,已在60余所学校开展实践,形成了300余个优秀课例。
圆桌对话环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郑卿、云思智学CEO苏静、科大讯飞副总经理朱泓璋、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董红军、人大附小校长张冬梅、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校长董随东、海淀区教委智慧办主任刘伟,围绕“构建海淀教育人工智能生态圈”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共话AI教育“未来图景”,明确各方角色定位:
滑动查看
周航表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是根本,多方协同是关键,安全规范是底线。”希望海淀要继续以“先行者”姿态,在场景创新、生态协同、师资能力提升上再突破,形成可辐射全市的标准与经验。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