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9月8日下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召开北京教育系统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同志主持。
会上,北京教育系统同志集中观看了《新闻联播》相关视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切实把讲话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庄严宣示了中国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奋进新征程的坚定决心,是教育系统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根本遵循。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总结服务重大活动的组织经验,健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会议强调,这次纪念活动是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盛事,首都50多所高校、9000多名师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首都教育系统的使命担当。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各高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师生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利用好服务保障中的实践经验,形成“大思政课”的鲜活案例;要把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在交流环节,9位高校师生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亲身参与纪念活动的广场合唱、文艺晚会、志愿服务、创意设计等经历作交流发言。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何明介绍北工大以专业贡献和爱国热情践行抗战精神,彰显高校使命担当,全程“零差错”“高质量”承担多项服务保障任务的过程。
9月3日,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工大百余名师生代表受邀赴天安门广场观礼,校内通过集中观看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组织师生集体观看大会盛况,我本人也有幸在现场进行观礼。这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一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深刻阐释了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再次宣示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立意高远、掷地有声、催人奋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北工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激情澎湃、倍受鼓舞、精神振奋。
北工大是北京市属高校的排头兵。建校65年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历次国家和首都的重大活动中北工大都冲锋在前、主动担当。在此次重大活动中,北工大承担了市里部署的多项任务。北工大主创广场设计方案《山河永固》作为最终入选的两个方案之一报送中央,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邹锋教授创作雕塑作品《鏖战》、李富军教授创作雕塑作品《发动》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作品在抗战纪念馆永久展陈。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杨嵘担任《正义必胜》文艺晚会核心主创成员,也是第五场、尾声执行导演,其精心打造的第五场“正义永恒”篇章,以恢弘气势将演出推向高潮。213名师生参与纪念活动志愿服务和合唱团,累计训练、培训时长超过300小时。学校奥运场馆作为文艺晚会排练场地,自5月30日进场搭建起到9月3日演出结束,场馆累计服务保障97天,服务保障演职人员及工作人员3.5万人次。国家重大活动现场,是最生动的思政课堂。所有承担任务的北工大人,都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先烈的崇敬,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一次次的修改设计方案、一项项的工作衔接、一场场的排练保障、一次次的集结服务,工大人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到“高标准、零差错”。所有承担任务的师生均表示,能够有幸参与到重大活动任务中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自己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升华。我们将系统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思政素材,作为思政课辅助教材在全校广大学生成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北工大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当先锋、做表率是北工大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纪念活动激发出的壮志豪情转化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劲动力,抓住新校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学校快速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作出更大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向荣作为80周年招待会文艺演出总导演,介绍全院600余名师生参与大会合唱和文艺晚会,以“舞台即课堂”引导青年在艺术实践中书写家国情怀。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北京舞蹈学院向大家汇报师生圆满完成服务保障重大活动的总体情况,作为亲历者和指挥部的一员,能够在纪念大会和招待会上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磅礴之音、威震四方,燃爆了天安门广场。从不同身份和维度,我获得了思想的淬炼、精神的洗礼和方向的笃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尤其从总书记的历次讲话中读懂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分量。“爱国爱校爱舞蹈”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光荣传统,与国家重大文艺活动同频共振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办学使命。本次全院共有600余名师生参与保障,圆满完成了广场活动、音乐舞蹈史诗剧《正义必胜》和招待会文艺演出共三个部分的任务,其中387名师生精湛完成了晚会序幕、五个主体篇章、尾声的共17个节目,构成演出的中坚力量。总导演周莉亚、韩真为学院杰出校友,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任冬生担任视觉总监,晚会分场执行导演中有我院35名青年教师和校友,青年舞蹈家、学院青年舞团演员华宵一、王思龙担任节目领舞,主要演出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央芭蕾舞团等主要演员中有大批北舞毕业生,这是继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伟大征程》后,北舞再一次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答卷,全面彰显了首都艺术院校服务保障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的责任担当,全面检验了中国舞蹈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的成果。从天津上合之夜到此次天安门纪念大会、人民大会堂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的动人演出,我们始终将舞台化作课堂,让艺术成为思政。在排练中,引导学生追溯历史,以身体为笔、情感为墨,书写家国情怀是教师的职责。
令人感动的是,学院组建的临时党支部,收到了学生递交的51份入党申请书和24份入团申请书,105名团员递交转正申请。自5月22日接到任务到9月3日的105个日夜里,当学生们以青春之姿演绎民族之魂,那一刻,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塑造;不仅是聚光灯下的绽放,更是历史接力棒的传递。
作为指挥部的一员,我亲身见证并参与了“北京经验”所凝聚的系统协作与卓越追求。在北京市的坚强领导和统筹下,各团队打破界限、精密配合,彰显出“简约、高效、系统、专业”的现代化治理理念。为达到“最好效果、最高水平、最佳状态”,各单位以最高标准、最实作风、最强担当,完成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场盛大活动的成功,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荣光,更是一种治理模式的生动诠释。这正是对总书记在招待会上所阐述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理念的践行,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大型活动中的精彩绽放。
作为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我们自当不忘来路、不负初心;作为教育事业的建设者,我们更要培根铸魂、启润心智;作为首都团队的一份子,我们还应梳理经验、创新进取。今后,北京舞蹈学院将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引,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努力培育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英才,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不断攀登!
北京师范大学2024级博士生刘倩回忆合唱排练的难忘经历,表示在《保卫黄河》的旋律中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刘倩,非常荣幸能作为广场合唱团的学生代表,在本次座谈会上汇报参与纪念大会的实践体会,并分享我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感悟。
我来自革命老区山东临沂,红色基因自小深植于心。邻居家的抗战老兵爷爷,用沙哑却坚定的嗓音讲述的烽火岁月,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也让我对历史更多了一份敬畏。正因如此,在学校发起纪念大会合唱团招募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以青春之声,唱出我们这一代对祖国的赤诚与热爱。
排练的过程艰苦却充满力量。从最初的校内分声部练习,到分区千人合练,再到最后的正式演唱,我们累计训练超240小时。让我尤为触动的是,当我们第一次在FM中听到自己演唱《松花江上》,旋律响起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仿佛真切感受到那段民族苦难岁月中的离乱与不屈。肖向荣老师入校指导时叮嘱我们,要在“九一八”的旋律中传达愤怒与不屈,在《保卫黄河》中唱出坚毅和力量。我也逐渐明白:歌声不仅是旋律,更是历史的回响。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老师们的细致关怀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定制姓名的水杯、凌晨演练归来时老师们手举星光灯的等候、递上一杯杯暖心的红糖姜茶……这些点滴细节,汇成雨夜最温暖的光。正式出发前夜,更有同学在学校集合点深情朗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求是》上的重要文章。他说,要通过朗读深化理解,让歌声更有灵魂。那一刻我恍然意识到,信仰的传承并非遥不可及的口号,它就蕴藏于我们每一次的同频共振、每一次的情感共鸣之中。
当站上广场的那一刻,当“标兵就位”的口令响彻长安街,当“东风”核导弹等大国重器巍然驶过,我仿佛听见时代的强音在耳边回响。军乐团老师曾叮嘱我们:“同学们,你们的歌声要像东风导弹一样精准有力!”直至亲眼见证国家重器缓缓前行,我才真正理解了“精准”背后的深意——那是一个国家站稳脚跟的底气,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脊梁。也正是在那样震撼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庄严宣告,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奋进、为民族担当的理想信念。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铮铮誓言犹在耳边回响。紧贴着祖国的心房、面向国旗高声歌唱的画面,将永远铭刻于我的心中。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我深切体会到,学术研究从来不该是闭门造车的理论空谈,而应是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计民生的实践工具。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我前行的力量源泉。未来,我将坚持以扎实的调研直面社会治理真问题,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韧劲与智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大学2023级硕士生王逢林作为大会志愿者,讲述在观礼台服务老兵等动人瞬间。
我是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逢林,在本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非常荣幸通过了学校的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会志愿者。能作为4000多名志愿者的一员,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讲话,回顾那段山河破碎又万众齐心的峥嵘岁月,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当看到步兵方阵堪比坐标系的整齐划一的步伐,当感受到99B坦克列阵前行的振动,当听到歼-20编队以“人”字形掠过苍穹的轰鸣,那种震撼是触及心灵,直击灵魂的!从过去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的电磁激光核威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解放军的步履铿锵给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党课。
纪念大会前的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百年是人类生命的极限,我们几乎是最后一次能和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共同来纪念胜利了。”我的工作岗位在天安门东侧观礼台,我服务的观礼嘉宾中有年过七旬、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们。最让我动容的是一位在给战友拍照的老兵,当我用手去搀扶这位老兵时,我突然发现,我的手碰触到的是一个只剩三根手指头的手掌。那一刹那我愣住了,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在我们几代人的耳边回响,但当我真正与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过的老战士手牵手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落泪。他们胸前的军功章,是荣誉的象征,也是民族脊梁上镌刻的忠魂图腾。后面我了解到,这位爷爷是一等功战斗英雄刘金波,在当年帮助一位战士排雷时,地雷突然爆炸,造成左眼失明,右手手指被截肢,我想这正是总书记讲话中“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最生动的现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在北大,我是一名校园文化讲解志愿者,我在西南联大纪念碑讲述北大师生在抗日战争中艰苦办学、共赴国难的峥嵘岁月,在斯诺墓前讲述抗日炮火中红旗下的中国,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带领大家缅怀为民族解放牺牲的北大师生,在周培源先生故居前领略周校长以科学拯救祖国危亡的崇高志向……我从百年北大讲到青春北大,从燕园厚重历史讲到北大学科未来。在观礼台上,我看到了“海空卫士”王伟的遗孀举着丈夫的照片,王伟烈士双目有神,凝望蓝天,头顶呼啸而过的是歼-35A隐身战斗机;我听到了同台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祖辈参加抗战、浴血杀敌的红色故事。我也把在抗日战争中捍卫独立自由、坚守民族脊梁的北大人的故事讲给他们,我说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定将追随先辈的脚步,铭记历史,以奋斗之姿,传承历史的火炬,谱写新时代篇章。
历史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照亮前路的灯塔;当抗战精神未被尘封,维护世界和平便有了基石。从北大“红楼”到天安门“红墙”,先辈的血脉在我们体内奔涌,而我们的脚步,终将踏出下一个八十年的铿锵回响。能够在“祖国的心脏”上岗,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将个人的青春轨迹嵌入一个民族80年的记忆,是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的自信答卷。
北京服装学院教师许勃分享为合唱团设计服装,以细节体现“众志成城”精神。
大家好,我是许勃,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是本次80周年纪念大会合唱团服装设计团队的一员。非常荣幸能够结合我们的服务保障工作,分享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传承的重量。设计团队的老师们深入研究了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化元素,最终确定了“铁血灰蓝”的整体色彩方案。这种蓝色提取自抗战将士穿着的靛蓝粗布军装,通过调整蓝色的纯度和明度,塑造出一种沉稳、凝练、体现军人刚毅之感的灰蓝色。当3000名合唱团员身着这种色彩的服装站在天安门前时,他们不仅是在演唱歌曲,更是在传承一种民族记忆,彰显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烈的缅怀。
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这种精神在我们的设计和服务保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设计团队历时57天,经过多次设计策划评审会的反复推敲,从近500个服装款式中确定了2款指挥、2款队员的最终方案。样衣审核通过后,我们对接40多所高校进行3000多名学生的量体、数据分析、服装配发及售后服务工作,确保了每位合唱团员都能穿上合身的服装。这种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正是对总书记倡导的“众志成城”精神的当代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点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得到了切实体现。邹游教授表示,演出服装需助力大学生展现当代青年的精气神,“若穿着不适,会影响合唱队员的表演情绪”。为此,我们在版型、面料和工艺上反复斟酌:在版型设计上,为方便站立和充分运用胸腔发声,团队多次调整肩部、腰围的尺寸设计;分指挥上衣的腋下区域多设计出一个三角插片,方便抬臂挥动。面料经测试具备排湿、透气、防晒功能,触感柔软且尺寸稳定,保障服装具有挺括的外观。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我们对总书记“为人民而设计”要求的践行。设计不仅关乎外观,更关乎人的体验和感受,只有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通过设计语言对此进行了诠释。我们的设计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合唱队员和指挥的服装款式选择具有历史记忆感的服装样式,借鉴传统服装形制元素进行现代化表达,造型利落,简约而庄重,体现出对质朴、纯粹的革命精神的继承和颂扬。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象征着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通过参与这次设计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作为设计院校教师,我们深知设计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通过这次设计实践,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专业特长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信念和决心。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
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宿志鹏讲述团队为抗战纪念馆创作雕塑的经历,强调用艺术语言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抗战精神。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一名教师,我叫宿志鹏。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分享我们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创作的相关情况,以及我们对总书记关于抗战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与践行。
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队倾力创作了五组雕塑作品,分别是《胜利的号角响彻山河》《长城》《黄河》《我要去延安》《一二·九运动》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那段伟大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与致敬。
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我们的雕塑作品《长城》,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诠释。作品构图厚重严谨、气势磅礴,展现了民族坚守、山河永固的精神意蕴,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当年中国人民如长城般坚韧不拔,抵御外敌侵略的壮丽画面 。
而《黄河》以壶口瀑布为核心场景,水势奔涌、肌理层叠,寓意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激流勇进的精神气质 。这与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高度契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磅礴力量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要去延安》则以抗战时期四万余名有志青年奔赴革命圣地为主题,通过一组六个人物形象,呈现了不同身份背景的青年群体在信仰感召下共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历史场景 。总书记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抗战时期,无数热血青年正是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战洪流中,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也正是我们创作这件作品的灵感源泉。
《一二·九运动》聚焦学生群体走上街头奋勇抗争的历史瞬间,通过手捥手形成人墙坚定前行、持旗呐喊的动作,展现出青春激荡、民族觉醒的视觉张力 。清华学子作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其精神风貌在作品中得以鲜明呈现 。这体现了青年学生在国家危亡时刻的责任与担当,也呼应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期望,即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胜利的号角响彻山河》以太行山、黄河水、延安宝塔山、昆仑山脉等中华大地意象为背景,前景小号兵昂首鸣号,象征胜利的号角跨越山河,传递薪火不息的信念与责任 。这寓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念,通过这次参与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创作,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在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继续以总书记关于抗战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用艺术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北京印刷学院教师夏小奇介绍了将抗战元素融入志愿者服装设计的构思。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次座谈会上发言。作为带领团队设计此次纪念大会志愿者服装及配套装备的首都高校教师,我将结合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和设计工作的亲身经历,汇报学习的理解与感悟。
9月3日,我有幸在现场参加了这次隆重的纪念大会。当庄严的国歌奏响,当威武雄壮的人民军队从天安门前走过,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洗礼。这不仅是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更是一堂刻骨铭心的历史课、一堂触及灵魂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时代强音,让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高校教师,我将自觉地做一名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学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中,深入挖掘抗战历史中的育人元素,以设计的方式讲清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诗,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历史作用,讲透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年学生心田。
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和“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团结奋斗力量”,正是志愿者服装及配套装配设计工作的灵魂。
在设计中,我们以设计传承抗战精神,将抗战历史元素转化为视觉语言。志愿者服装的领型设计,借鉴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军装的领型特征,设计转化为干练的小立翻领,搭配领口处一粒白色明扣加两粒暗扣的细节,营造出简约、庄重、大气的仪式感。这不仅是设计的创新,更是对先烈精神的具象化致敬。腰包采用的“抗战灰蓝”色,也提取自八路军军装,既传承历史,又兼顾现代审美。同时,我们以“众志成城”作为设计理念,以14条有力向上的线条作为核心图形,这既象征着中国军民14年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人民走向复兴的光明未来。
在服务保障工作中,我们团队以实际行动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团结奋斗力量。在4个多月的设计历程中,我们放弃所有节假日,常常加班至深夜,在100多套方案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设计方案。我和团队师生以“精益求精、全力以赴”的态度,反复优化细节,跟进打样,使服装和装配成品实现了政治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参加设计工作的学生,也真切体会到了怎样通过设计弘扬抗战精神、传递时代精神,感受到了团结奋斗形成的智慧和力量。这也证明了教育工作者在服务国家需求中的价值。
这次设计工作,再次展现了北京印刷学院在服务国家重大活动中的担当。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我们设计志愿者服装作为“流动的视觉名片”,不仅弘扬了抗战精神,更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继续以设计力量铭记历史、以奉献精神开创未来,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贡献我们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2023级研究生胡新琪作为文艺晚会演员,回顾演出前三个月高强度排练中的思想洗礼。
我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3级研究生胡新琪,非常荣幸能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参加此次座谈会,并结合参与93文艺演出的亲身实践,汇报我对总书记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所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体会。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学生,这次历时三个月之久的排练和最后呈现的盛大演出,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忘的艺术实践,更是一堂鲜活而深刻的思想政治课。当我们在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日复一日地在排练厅里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在舞台上用心诠释每一个角色时,我常常思考,我们艺术工作者究竟为何而创作,为谁而抒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这次的实践历练给了我清晰的答案。
首先,这次的演出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千钧重量,这启示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向人民学习”。总书记强调要永远铭记抗战伟大历史和先烈功勋。在长达三个月的创作和排演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复现历史场景,更是通过查阅史料、聆听故事,去真诚地感悟和学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就源自千千万万不屈的中国人民。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未来的艺术道路很长,但根基必须扎在人民生活的厚土中。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拜人民为师,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汲取最丰沛的创作灵感,让我们的艺术拥有深沉的力量和真挚的情感。
其次,整个团队三个月来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排演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要求,这鞭策我们必须“为人民服务”。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奉献、团结奋斗、不畏艰难、敢于胜利。这种精神在我们为了完美呈现节目而持续三个月、一次次熬夜合练、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它让我认识到,艺术创作同样是一场需要倾注心血、需要集体奋斗的征程。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舞台在聚光灯下,更在广阔的社会和人民之中。我们的作品不是孤芳自赏的装饰品,而是要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振民族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我们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最直接的方式。
最后,盛大的演出与阅兵共同彰显的“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为我们指明了“做人民的艺术家”的崇高追求。总书记宣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创未来的决心。我们的演出,既有气势磅礴的致敬,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它所塑造的是一个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这启示我们,艺术的价值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艺术的生命在于传递真善美。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未来很可能成为影像故事的讲述者。我们要立志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用镜头记录伟大时代,用银幕展现人民风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长为被人民所认可和喜爱的艺术家,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这段深刻难忘的宝贵经历,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文本化为了我内心的深切体悟,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使命所在——那就是始终牢记母校“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将个人的艺术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用我们手中的光影笔墨,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大家一致表示,要把这些难忘经历和深刻感悟转化为学习科研、创新创造的内在动力,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奋斗融入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部分高校、部分区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