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2025年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开幕

时间:2025-09-12 09:48 首都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9月11日上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教育服务专题开幕式于首钢园隆重举行。本届教育专题以“智启未来,融合创新”为主题。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澳大利亚教育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教育与研究)戴瑷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市委教育工委负责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国家留学基金委主任生建学等中外嘉宾和领导200余人一同出席。

开幕式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发表主旨报告。

李奕表示,这几年,首都教育系统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坚持教育“减量”发展,持续转变教育发展的理念、方式、动力及工作重心、方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改革创新和历史纵深的交织过程中,新域新质教育质态已显端倪。这种质态,主动适应育人的新兴领域、交叉领域,转化升级传统育人领域,促进大规模因材施教背景下的育人单元和场景更加开放灵活、丰富多样;培育发展更多广义背景下育人的新型消费服务形态属性,因地制宜推动教育要素资源顺畅流动、精准可达,促进育人关系变革更加深层次、高质量、全链条;从“小小孩”托育到“老老人”终身学习的全生命周期把握新域新质的布局结构,以做大新域有效支撑新质,以做强新质牵引带动新域,促进教育的系统性跃升与质变。

李奕进一步阐释了新域新质教育的共性特征。在时空重构层面,时间维度上的新域构建重在调整与适应,把资源要素在不同服务时段、不同年级学段、不同成长阶段进行适宜分配,让个体消费各得其所;空间维度上的新域构建重在组合与突破,通过空间融合,让个体消费创生延展。在消费更新层面,核心是做好人的工作,教育在哪里发生,需求就要在哪里集结;教育消费要在核心需求和衍生需求的网状链条中供个体自由切换、重构组合、重新编码。在角色协同层面,“碳基”个体和“硅基”个体之间的角色不再是独立运行,而是在人机协同的体系化架构中有机配合、多点协同,人机共教、共学、共研、共管、共评、共考将成为教育结构转变的新方向。

还有一系列重要成果发布和签约亮相开幕式,涵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来华留学品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点领域,是北京教育服务贸易的实践标杆。

以AI驱动的教育新消费框架”正式推出,涵盖高质量教育数据集、教育新地图技术和“京娃”系列智能体服务,助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教育新生态。

“留学北京”宣传体系正式发布,实现从单一平台到多维矩阵的跨越,形成覆盖全球的宣传网络。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建设正式启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更有多项重要合作协议在开幕式上签署,中关村学院、海淀区政府、房山区政府、飞象星球等多方单位就技术转移、AI教育应用、区域合作等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协议。

9月11日下午还举办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围绕“AI重塑教育未来”进行深入探讨,并发布了全球经济智思体(GE-GEST)、高等教育应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通用要求、多维度教学过程智能评价系统等成果。

9月11日是第一个专业观众日,教育专题展进馆人数13000余人次,展馆场面火爆、现场互动热烈。于英杰书记等领导嘉宾先后赴教育专题展巡馆,在北京教育新地图、“京娃”智能体、“留学北京”等展位驻足,深入了解教育服务新技术、新理念、新消费的落地应用场景。

延伸阅读

2025年6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复,标志着北京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5年9月10日至14日,中心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面展示以海淀区为承载区的人工智能区域中心和房山区为承载区的绿色能源中心。在教育服务专题展上,中心通过实物模型、案例展板、数字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海淀区人工智能、房山区绿色能源领域的高校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直观呈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实效

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高精尖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首都最有优势的产业方向,选取海淀区、房山区作为主要承载区建设中心,汇聚和培养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加强对全国高校重点团队、重点项目的紧密联系和专业化服务,吸引国际知名高校、企业、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开展转移转化国际合作,打造行业领先、功能齐全、服务完备、企业化运行的公共转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从1到10”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产业承载落地,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高校和各类创新主体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