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职业教育履责情况年度报告(2016)

时间:2018-07-11 15:25
【字体: 打印本页
1.发展概况
2016年,海淀区职业教育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根据《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和《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促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使海淀区的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办学优势更加突出。
职业学历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海淀职业教育共有区属职业高中2所,毕业生831人,招生数为905人,在校生数为2627人,其中非京籍户籍学生数为830人,教职工总数为479人,其中专任教师为356人,占地面积225.6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教学资产约2.3亿元。
辖区内普通中专校6所,毕业生总数1195人,招生总数966人 ,在校生总数:3865人,校本教职工总数342人,其中专任教师226人,占地面积83875平方米。
辖区内成人中专学校4所,毕业生总数314人,招生总数136人,在校生总数353人,教职工总数66人,其中专任教师数23人,占地面积41077平方米。
社会职业培训初步形成规模和品牌。海淀辖区内目前共有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66个,实训基地8个,近年年均训练职业技能人才2万多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6个,近年年均鉴定职业技能型人才1.2万人次。从事职业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170所,年招生、结业均在百万人次以上,涌现了新东方、达内科技等知名社会培训机构。
核心区重点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自2014年海淀区职教集团成立以来,成员单位百度、联想、小米、新浪、用友新道、达内、水晶石学院等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教集团相关工作,协助编制2016年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对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
社区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依托中关村学院,充分利用海淀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2016年建立“中关村学院-课件工厂”,并通过建立“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以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手段,开展专业共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化。
2.政策保障
2.1重要政策
2014年12月26日海淀区挂牌成立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至今成员单位总数达58家,其中政府职能部门10个,相关事业单位3个,科研院所4个,职业院校9所,高等院校8所,行业组织6个,重点企业18个。2016年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主要是以海淀区职教集团为抓手,围绕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海淀区职教资源与驻区企业间的供需配置平台建设,探索集团成员企业和高校成员单位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合作共建,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为构建海淀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2016年正式完成了三校合并工作,稳定中求发展。稳定教师队伍,制定关于教师职评、奖励办法等措施。学校2016年8月召开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岗位聘用办法(2016版)》、《申请职称教师考评和推荐办法(2016版)》和《奖励办法(2016版)》,通过完善三所学校在岗位聘用、职评、奖励等方面的制度,增加量化考核指标和考核点,强化绩效意识,最终实现促进教师业务提升的目的。
2.2创新举措
2.2.1深入推进我区职业教育集团各项工作
2014年12月,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在海淀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首家面向高科技产业的职业教育集团。作为海淀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自成立以来,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将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为目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走访职教专家,总结职教经验,制定职教发展规划,积极探索职教集团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海淀职教资源交流对接机制,不断扩大了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影响力。为全面建成面向核心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功能定位科学、具有中关村核心区特色的职业教育“海淀模式”贡献力量。
2016年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⑴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开展课程研发、基地建设、专业共建、人才培养等工作,并以战略新兴产业为特色力争申请成为北京市15个职教集团之一。
⑵组织职业教育考察交流活动。在区域内,组织深入百度、水晶石教育、达内、华为、用友、中国卫星通信集团等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区域内各类职教资源情况,宣传职教集团理念,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合作。同时,组织到天津和宁波进行实地学习交流,参加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等,依托职教集团的平台,努力推进海淀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⑶编制《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指导方案》。紧密结合核心区“十三五”规划,围绕海淀区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产业紧缺人才调研,编制和发布《2016年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2016年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对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
【案例分享】编制“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
海淀区教委《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围绕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服务业,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立职业紧缺人才服务体系。同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深入推动集团化办学……以政府授权委托、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需求调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淀区教委职成办自2015年起开始编制“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通过目录编制,摸清海淀区专业技能人才紧缺情况,掌握海淀区产业人才的发展问题,探索新形势下的海淀区职教模式,为未来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提供决策依据。2016年,该项目在延续2015年项目成果的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了大数据的技术,通过收集、分析人才招聘网站数据,编制目录。各大人才招聘网站已经积累了有关职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大数据资源,通过与智联、51job等互联网招聘网站合作,获取海淀区人才需求的大数据,使目录编制更为科学。同时,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吸纳了涵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成员单位,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专家资源。
未来,将通过该项目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更好的指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和院校的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精准化,降低中关村企业紧缺人才的用人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海淀区企业成长,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于海淀的经济社会发展。
⑷试点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职业技能专业共建。将产业先进技能、知识、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试点集团内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企业和高校成员单位合作进行专业共建,为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⑸认定一批企业职业教育基地。结合海淀区重点产业发展,根据《海淀职业教育基地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认定一批企业职业教育基地,并由职教集团整合高校资源为基地选送优秀的实习生,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条件。
⑹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工程。通过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师资的资源,开发了八大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海淀区具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创业三年以下的小微企业从业者,提供创新创业系列公开课教育服务,共计培训400人次。在提升个体的创业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推动海淀经济发展。
⑺举行“第二届海淀区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策划并召开“2025中国制造与工匠制度”为主题的“第二届海淀区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开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经验交流,进一步扩大海淀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影响力。
2.2.2开拓办学思路,开创多元化办学模式
学校对内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发展内涵:不断增加3+2试点专业项目、开办综合高中。目前,学校已成功申办了七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共计19个教学班,2个综合高中专业共计4个教学班。扩大专业发展外延:国际化合作项目;依托职教集团、合作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2.2.3加强国际合作
学校致力于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赴美留学继续深造的机会,与美国康博斯威尔大学开展合作项目,实现与美国康博斯威尔大学的联合招生,采用国内职高3年+国外短期培训+国外大学4本科的合作模式。经过四年项目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学校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教育工作,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学校还将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合作项目。
为搭建国际职业教育平台,培养具有双语优势国际化职业人才,学校与新西兰怀卡理工学院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采取新西兰专/本连续的学习方式。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与新西兰怀卡理工学院进行了多次交流和协商,并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项目。学校从2013年—2016年在商务英语专业已招收四届学生,2016年与新西兰坏卡理工学院联合招生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开启他们继续求学深造之路。
2.2.4加强资源建设,深化信息化教学模式
学校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校以“BB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逐步形成各专业系统化的网络课堂,开设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和数字化教材。教师基于数字化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录制精品课程、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使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2.5积极开展社区培训服务
学校始终坚持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之路,积极发挥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面向学生、企业、农民、社区居民等社会群体,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社会培训项目。通过专项投入和政策导向,在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社区培训、企业培训、农民培训等服务项目中,取得了系列成果,使学校社会培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进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和辐射带动作用。
2016年加强了与社区沟通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增加学员感兴趣的培训项目;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员欢迎的专业教师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采取作品展览、举办竞赛活动等形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016年公益性培训服务合计80655人次,其中社区培训共计73731人次,企业培训共计2026人次,农民培训共计4898人次。
2.2.6开展社会技术服务
学校各专业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所学技术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先后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提供技术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2.7传承传统文化
怀着秉承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课。通过礼仪、手工、素描、国画、琵琶、古筝、书法、茶艺、民俗等诸多科目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职业素养。
2.2.8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学校通过帮扶结队、教师培训、物质支援、通信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东西部对口帮扶、校际帮扶,使帮扶学校在内涵建设方面获得了一定提升,切实取得了帮扶效果。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作为全市首家开办的专业,在全国范围开办专业师资培训班,为青海、石家庄等十所中高职院校进行师资培训,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媒体艺术系和信息技术系分别承担“北京理工大学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培班”的培训任务,受到了受训教师的高度评价;学校多次接待来自贵州黔西南地区、辽宁盘锦等省市、怀柔区、密云区等几十所职业学校领导、老师参观学习;金融事务专业与深圳市龙岗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家中职院校就“岗e通”平台教学模式进行深入交流,分享训练比赛的经验,促进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2.2.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成长服务。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推进信息化教学,进行精品微课资源建设。一年来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参加北京市教委组织的中职信息化教学比赛及公共基础课程微课比赛取得6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2.2.10开展信息化教学
学校以“BB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逐步形成各专业系统化的网络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五步法”教学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中职智慧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构建数字教材、翻转课堂、精品微课。《信息化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信息化环境下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获得北京市成果一、二等奖。
2.2.11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33号)及“北京市第十二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要求,我区紧密结合北京市学习办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育精益求精工匠,圆创新创业梦想”的活动主题,于今年10-11月在全区成功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学习、培训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3.经费保障
2016年,海淀区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5767.3万元。
其中:用于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费用3356.4万元,包括:党建经费14.5万元,特色建设经费460万元,学校校园文化项目25万元,培训费46.8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206.6万元,聘用外籍教师专项经费项目30万元,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7.6万元,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100万元,校园改造1715万元,甘家口校区燃气报警工程13.1万元,学校实体防护系统建设项目15万元,校园安全视频管理系统52.8万元,消防报警系统更新84.1万元,校园文化长廊建设40.3万元,修缮类教育教学设备及生活保障设备购置维护及运行保障168.2万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120万元,社区教育项目100万元,校园安全视频管理系统157.4万元。
其中:用于海淀区职教集团费用514.7万元,包括:集团工作运行经费97.9692万元;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016年度)49.8万元;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2016年度)115.37275万元;2016年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职业技能专业共建试点48.9627万元;海淀区职业教育基地认证和年度总结项目27.3846万元;2016年海淀区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工程159.6万元;海淀区第二届职业教育论坛项目15.6115万元。各级各类专项为海淀职业教育建设给予了充足的保障。
其中:用于中关村学院费用1896.2万元,包括:公务员履职能力提升80万元,社区教育经费362.9万元,区域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83.712万元,微课建设专项课程改革项目86.22万元,图书馆建设专项课程改革项目58.33万元,职工大学修缮、改造、基地建设、燃气切改线工程1030万元。学院培训课程、教材讲义及市民艺术节活动经费160万元。社区农民市民化教育35万元。
4.改进举措
核心区的发展需要“减人、添秤”。根据北京市四个新的功能定位,海淀区将承载着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同时要求疏解非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和相应的人口。到2016年末,海淀区将完成疏解人口规模9.8万人。海淀区的人口不断下降,而产业要持续增长,因此只有做好职业教育,才能不断创新,提升在职人员的人均创效能力和产值。而创新创业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职业教育必将为核心区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4.1海淀区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思路
在新形势下,海淀区职业教育应该提升到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地位,整合区域内政产学研用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重构海淀区职业教育体系,以产业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培养机构,构建海淀区职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使其与海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相匹配,走精品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的道路,积极发挥职业教育服务核心区经济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功用!
4.1.1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服务业,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立职业紧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海淀区职业教育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挖掘区域产业和专业资源优势,合作共建一批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认证一批企业职业教育大师和职业教育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促进职普融通,统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于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4.1.2推进职业高中精品化发展。加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校品牌建设。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精品专业,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以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为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培养。推出职业教育名师和导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拓宽中职学生发展通道。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4.1.3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投入标准
建立海淀区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整合海淀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探索职教经费奖励、补贴和资助机制,逐步推广试点企业失业保险按比例返还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4.2工作举措
4.2.1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措施。保证海淀区的职业教育与北京市的功能定位相符合,梳理职业教育在北京市功能疏解中的定位、规划,保证职业教育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4.2.2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海淀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加挂在中关村学院的新成立的海淀区职业教育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的职能与定位,完成海淀区职业教育基地认定与评定工作。举办海淀区第二届职业教育高峰论坛。继续深化和追踪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紧缺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和培养指导方案。
4.2.3按照《海淀区职业学校教师“十三五”继续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努力构建区级职业教育研修室、学校、教研组“三级联动”研训工作机制,开展教师基本素养类、信息化教学、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企业文化引入教研等必修课程,开展教师心理培训、拓展培训、双师型教师培训、职普融通等选修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师型“比例达到90%。加强区级骨干、学带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开展职业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
4.2.4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调研职业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聚焦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基于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中寻求问题解决策略。
4.2.5抓好教师研修工作。针对职业学校教师的特点,抓住教师研训课程设计的“需求”“主题”和 “课程”三个核心要素,设计实施有主题、分学科、分层次的研训课程。如公共基础课教师研训工作,以“学生学业评价”和“参与式教学策略” 等内容为载体,开展了以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为主题的教师研训工作。专业技能课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以项目形式来推进教师研训工作。非一线教师的研训以“实用有效”为落脚点,以专题的形式开展。在教师研训活动中,构建区级教研室与学校学科组深度联动的研训模式。
4.2.6.稳步推进我区信息管理学校的整合工作。为更好实现三校合并后“保持稳定、逐步融合、加速发展、打造品牌”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整合、专业整合、人员整合、学校文化整合等工作。细化、完善学校考勤、考核、聘用、评职、奖励、档案等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做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发挥绩效工资方案的积极导向作用。
4.2.7.把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改进现有专业设置,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继续优化“3+2”中高职衔接、综合高中试点专业布局。积极推进精品特色专业建设,打造能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示范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和方式。
4.2.8按需专业设置
学校以校区调整为契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积极建设适应海淀区、北京市甚至京津冀区域行业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的专业。目前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媒体艺术、数码技术、旅游服务、财经商贸、现代服务、学前和艺术教育、休闲保健类8大专业群23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国家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市级示范、骨干特色专业5个,海淀区重点特色专业5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7个,综合高中专业2个。
4.2.9注重课程建设
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的变化,适时进行修订与调整,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以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拓展课程则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探索学训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提高。
4.2.10注重教学研究。开展教研活动质量提升研究,创造良好教研氛围,完善活动时间、内容、形式,规范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坚持和完善巡视和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制定并落实加强高三管理的举措。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
4.2.11加强师资培养。通过专家引领、参加比赛、编写教材、课题研究、下企业实践等形式打造教师队伍。。结合继教工作,开展教学设计、说课、课程实录、资源开发等教学技能比赛,夯实教学基本功;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专带学带、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并通过配对师带徒、建立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等方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2.12发挥辐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国家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更高平台上提升专业水平,并力争优异成绩。坚持开展校级学生技能竞赛,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区、市、国家级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备赛水平,力争最好成绩。积极参与各级教学成果、示范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精品数字化资源等评选工作,展示学校的办学业绩。积极牵头做好上级有关部门委托的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课题研究、校本培训协作体基地校等项目工作,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海淀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公室
2016年12月12日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