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关注】爱与尊重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精彩绽放,看这所新优质校如何“出萃发展”

时间:2019-04-11 00:00 宣传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2016年加入“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学校秉持“新优质学校”的建设理念,以“学生素养出众、教师素质出色、育人模式出新、学校品牌出彩”为发展目标,通过专家引领、政策支持和改进提升等举措,促进学校办学理念、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等全方位提升。2018年12月,人大附中实验小学被评为首批“海淀区新优质学校”。4月10日,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召开了“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现场会,全面展示学校近年来在新优质学校建设道路上的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原名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始建于1984年,于2013年8月31日更名。学校坐落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9546平方米,建筑面积8901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1700多人,是一所正在飞速发展的“年轻”学校。

  现场会上,人大附中实验小学校长尹军从学校文化、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自2016年加入“海淀区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以来,遵循学校发展历史,注重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与时俱进,将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不断升级,从“幸福教育”到“出萃发展”,从“幸福基因”到“尖尖小荷”,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和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课程新体系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适应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依据育人目标,学校基于核心素养国内外表达的系统研究,开展了校本化表达的探索,形成与国际表达相一致,与中国表达相呼应,与学校文化相贯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

  基于核心素养,学校结合原有课程实践,把原有的“幸福基因”课程升级为“尖尖小荷”课程,希望通过三大方法论课程、六个大主题课程、九项个性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实现课程的四大突破:

  ☆理念突破,以能力为先作为课程设计原则;

  ☆形态突破,建立跨学科整合型课程体系;

  ☆内容突破,将方法论课程置于核心地位,强化信息通信技术教育,提升信息素养;

  ☆方式突破,从灌输式走向创客式和混合式。

  三大课程价值:聚焦三大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创造发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三大方法论课程:图书馆+、设计思维、社交与情绪。

  六个大主题课程:文化与经典品鉴、外语与艺术演绎、数学与科学探究、编程与工程设计、身心拓展与公益服务、国际理解与社会研学。

  九项个性化课程:小艺术家课程、小文学家课程、小外交家课程、小工程师课程、小科学家课程、小程序员课程、小公益家课程、小探险家课程、小运动员课程。

  现场会上,语、数、英,音乐、科学、信息、体育、STEM等同时并开的10节课;健美操、武术、舞蹈、合唱、弓弦乐、马林巴、旗舞和行打乐;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社团活动展示了学校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促使其全面而个性的成长。

  ▲科学

  ▲数学

  ▲体育

  ▲语文

  ▲弓弦乐

 

  ▲健美操

  ▲马林巴

  ▲武术

  ▲舞蹈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六(3)班学生王周翰:在人大附中实验小学,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便是我们的DI课程,DI课程老师跟我们说要用头脑风暴来改变这个世界,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人生中的一些道理。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六(2)班学生郑甘浩: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在行进打击乐社团中不断练习,让自己打击乐的水平越来越高,而且也增加了音乐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在演奏打击乐的时候需要充满信心,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其实在音谱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立足教学相长,育人模式再创新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旨在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仅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也能促使其全面而个性的成长。学校的“大小课”“双师授课”“走班授课”“混龄授课”均是教学方式的有效升级。

  近3年来,结合“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改进项目,老师们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老师渐渐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指导者转化为参与者,备课思路和教研方式也实现突破性转变。“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学生讲坛”“家长讲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100多名学生被聘为“学生讲坛”的讲师,共开设了60多门课程。

  学校特级教师刘峰老师还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义务为家长们开设家长课堂,引导家长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引导自主发展,梯队建设增活力

  近年来,学校通过搭建平台、弘扬楷模等,实现精神高贵、情怀悠远、专业精湛、教艺超群的教师发展目标。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例如,为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与传帮带作用,学校成立了语文、科学、音乐、班主任等名师工作室,每一个工作室由市级骨干教师担任负责人,在教师团队中招募,组成研究团队,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带动了一个学科一个团队的发展,也促进了骨干教师个人的再发展。

  随着学校新教师逐渐增多,新教师“漾坊”成立,“漾”和“Young”同音,代表着青年教师的青春与朝气;“漾”又与花有关,漾坊教师在滋润和培育学生的同时,和“小花”们共同成长。工作坊实行三年培训制,每一位新任教师都将在三年内接受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常规、教师专业技能等全方位培训,力争使新教师由适应走向成熟。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学校还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改进项目”“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项目”“STEM项目”“最美班集体项目”等发现优秀教师、培养青年教师。

  新优质学校建设近三年,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短短的不足三年时间,学校被评为:全国STEM领航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海淀区小学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课程设置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海淀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海淀区科技示范校、海淀区涉台基地校、科学学科学区教研基地等荣誉。

  ▲参加课堂展示的10名教师获奖

  ▲一年级小学生表演了礼仪歌舞

  ▲学生代表向与会领导赠送了书法作品

  区委教工委书记尹丽君表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呈现了生动的课堂、精彩的社团、独具特色的科学研究成果,展现出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她指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在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向优质迈进,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寻求适合学生的课程,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全面和充分的发展。海淀教育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支持每一所学校的发展。这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也正是海淀教育不断引领发展的根本动力。希望海淀“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能够涌现出更多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副总编辑赖配根做专家点评,在发言中肯定了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在“出萃文化”引领下,教育改革和探索的成果。他表示,从“幸福教育”到“出萃发展”,从“幸福基因”到“尖尖小荷”,这一系列课程改革和探索,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步伐。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副书记王晓楠代表人大附中及联合总校对于学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实验小学在接受人大附中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为联合总校输入了教育资源,为联合总校提供了小学教学发展的成功范例,也为联合总校成员校培养了大量师资。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