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母语课程教材中,课文可以/不可以虚构

时间:2017-07-03 00:00 团工委
【字体: 打印本页
  正方:中学母语课程教材中,课文可以虚构
  反方:中学母语课程教材中,课文不可以虚构
  前段时间,中国大陆地区某些版本的语文课本中多篇课文内容被指与事实或科学不符。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说到7岁的爱迪生用镜子聚光的办法让医生在家里为妈妈完成阑尾炎手术。然而根据考证,那时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尚未出现。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到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但事实上当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再如《乌鸦反哺》一文讲述不忘哺育之恩的故事,而生物学证明乌鸦没有这种习性,将鸟类的这种行为模式解释为报答母恩,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德绑架。
  面对现实,一种态度是,母语课程本就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德育和政治教化的一门学科,常常是隐形的德育课和政治课。因此,文章中存在一些虚构的情节以达到教育、感化的作用,可以实现启蒙效果。另一种态度是,这些课文的根本问题在于虚构的不彻底以及对名人的刻意神化。当虚构文学被“德育文学”捆绑之后,用虚假的事迹来包装真实偶像进行启蒙,只能是事与愿违。你们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