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彧飞——海淀工读学校

时间:2018-09-07 00:00 教育工会
【字体: 打印本页
  用奉献和智慧陪伴蒙尘的心灵
  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 穆彧飞
  穆彧飞,男,1988年8月出生,籍贯北京,群众,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海淀工读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
  主要荣誉:2014年课例《耐久跑》在北京市专门学校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2015年获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团干部;2015年被评为海淀区 “四有教师”;2016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2016年获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岗位能手;201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演讲朗诵比赛中获一等奖;2017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一、选择工读教育,从此无怨无悔
  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是全国第一所工读学校,是教育转化心理行为偏差、学习困难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专门学校。这里的学生来自各普通中学,情况复杂多样,逃学旷课、打架斗殴、对抗教育……班级管理难度与挑战性非常大。这里的班主任,白天上课、管理学生,晚上值班,与学生同吃、同住,一周在校至少73个小时以上。
  22岁那年,穆老师来到这所学校,走上了极具挑战性的工读班主任岗位,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人生。
  从那一天起,穆老师就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上千个日日夜夜,穆老师不能回到就在学校对面的那个温暖的家里,不能陪伴年幼的孩子,没有机会陪伴她咿呀说语、蹒跚学步。他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另一些孩子,一些在成长中遭遇挫折、出现问题的孩子,一些在迷失人生方向、彷徨失措的孩子,一些人们想爱却爱不起来的孩子。
  教育是神圣、纯洁的事业。选择当老师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选择工读教育事业同样如此。
  当穆老师踏入这所校门前,有过疑惑、迟疑。但来到这里,他的身和心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把整个心灵都投入到工读教育事业之中,用他的坚定的信念和日复一日的看似琐碎但却充满神奇的坚持,书写了工读班主任工作“爱满天下”的一种精神,也书写了一名普通教育工作的平凡本色和对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情怀。
  二、陪伴蒙尘心灵,师爱深情满怀
  在工读学校的一角有温家宝总理题写的一句教育格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它提醒这里的老师们,师爱是一切教育发生的前提。
  工读孩子是缺少爱的。他们很多都生活在破碎的家庭,或是从小就遭遇过不该有的残酷。所以,人们经常能从他们眼中能读到无助、冷漠和仇恨。这种无助、冷漠和仇恨如同浮尘蒙蔽了他们原本鲜活的灵魂,让温暖的心灵外生出一层厚厚的坚冰。
  擦拭蒙尘、打开坚冰的,不是教育策略,唯有爱与陪伴方可。
  穆彧飞老师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心和陪伴化成具体的、琐碎的、无微不至的爱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如春的关爱。用穆老师的话说,就是“补偿他们家庭的温暖,修复他们的自尊,让他们重新获得成长的力量。”
  学生小雷,从小缺少父母照顾,性格极度偏执,在校园里独来独往,非常另类,曾经试图带刀到学校伤害同学。穆老师对小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在学校和他经常谈心,和他一起做游戏,还和小雷的父母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两年半的时间,小雷因为家庭问题不来学校的时候,穆老师到家陪伴;小雷因为同学关系,将要拔刀相向的时候,穆老师深夜陪伴;当小雷情绪爆发差点对穆老师挥拳相向的时候,穆老师依然没有放弃,陪在他身边。正是穆老师全心的爱与陪伴,小雷不仅和父母关系融洽,而且和同学关系也很好,如今已经留学海外。
  一个又一个如同小雷一样曾经受伤的心灵,在穆老师的安抚与关爱下变得鲜活起来。学生感激他,家长感谢他,可他认为,作为教师,关心学生就应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以心灵的滋养,让他们有能力修复成长的挫折,有勇气面对人生未来的挑战。这就是一名教师平凡而又神圣的师爱。
  三、引领学生成长,彰显教育智慧 
  一直担任班主任的穆老师在带班过程中发现,教育学生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劳动。
  2016年,穆老师开始担任学校高一班的班主任,原来都是20人左右的班级,现在变成了42人的班级,班级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明白,要想管理好这样的班级,绝非简单的陪伴和奉献就能做到。更需要班主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整体规划,用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将工作做到深处。他在假期认真学习钻研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开学初进行了“基于小组合作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将班级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围绕“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都有存在感,都能体现自身价值,懂得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和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在他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小组管理模式有了新的突破,班级整体氛围非常良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穆老师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他先后开展了小组趣味运动会、班级画展、班徽征集、小组厨艺大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和小组内平等、合作,小组间尊重、竞争的良好班级氛围。
  穆老师关注班级在每一次集体场合的展示和各种奖评中的表现,让班级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评奖中脱颖而出,让班级荣誉感成为班级整体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2016年,所带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班集体”荣誉称号。
  四、一切为了孩子,凝聚合力育人
  教育不是单打独斗,智慧的班主任要调动一切力量,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集体不仅包含学生,而且包含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纽带。工读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还因为对学科的厌恶而对老师有一些抵触情绪。
  穆老师在建班初期,会有意地向学生介绍任课老师的一些优点、特长、教育教学成绩等。每次任课老师进班补课或给个别生补课,穆老师都会大加赞赏,并让学生对老师表示感谢,以增进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他与各学科任课老师密切配合,经常一起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内外的各方面的表现。穆老师还是一名“杂学家”,他不仅教体育,还利用晚上值班的时间辅导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正是他的熏陶,与他合作的任课老师都与学生关系融洽,而且备受尊重。
  大部分工读学生与家长关系都比较紧张,他们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丧失自信,自暴自弃。但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良好的亲子关系会给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穆老师不仅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平时他也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及时与孩子父母沟通,不定期进行家访,与孩子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家长面前鼓励孩子,在孩子面前赞赏父母。就这样,他所带的所有孩子与父母关系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家长的尊重与支持也促进了班级工作和学生成长。
  五、勤奋钻研业务,积淀教育人生
  穆老师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还是一位肯钻研业务的体育老师。体育教学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学科,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都需要在体育课的刻苦训练中才能成就。而工读学生相比普通学生来说,意志品质较差,大多不太喜欢体育课。为了能上好体育课,穆老师特别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每一个同学的运动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用游戏的方式、比赛的形式,将艰苦的体育训练变的分外有趣。因此,他上的体育课学生非常喜欢,学生也愿意投入到艰苦的体育训练之中。
  随着从教育新手转变为成熟型教师,穆老师也在思考如何拓展自己的教育视角。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像个体育竞技者一样猛打猛冲,而是学会动静结合,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经验转化成文字,通过读书与写作为自己未来的教育人生奠基。
  在思想上,穆老师也在积极要求进步,将自己的教育热情与党和教育事业同频共振,力争早日成为党的一份子,让党引领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走得更好、更远!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