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文明高度认识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2020-07-03 16:37 海淀教科院
【字体: 打印本页
随着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诸多天灾和人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与自然若要和谐相处,就需要全面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教育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核心,培养全体社会公民的生态意识、知识、情感与行为,促使其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公民。而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下全社会最时尚的垃圾分类活动,就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1、在教育目标层面,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生态文明教育提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对大自然中各类生物都应给予相应的敬畏和保护。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今的教育在他们身上都会留下烙印,他们的道德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因此,在中小学生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

2、在人的素质层面,生态文明教育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教育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思维等方面的观念,是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对中小学生提高道德情操、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有着良好的教育功效,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中小学生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环保、节约低碳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3、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当今社会生态失衡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改变这样的现状已刻不容缓。建设美丽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和民众所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共同愿景下,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公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良性发展是当务之急。生态文明教育既关注了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又将现实和时代问题引入教育之中,发起人与自然的对话,实现人类共存观念渗透。

生态文明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广泛落实途径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中要求,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保护生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上半年,海淀区所有中小学都通过发出倡议、媒体宣传、主题活动、家庭行动等途径和方式,开展“垃圾分类”“让家园更美好”“建设美丽中国”等活动,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就是中小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大事,自觉把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
中小学探索相关学科教学、课内课外活动,在学校管理中充分体现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的理念,使学生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各个途径互通融合,最终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并以之为载体,将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各项工作统筹其中。将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有机融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设施、课程、活动、实践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树立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推进教与学方式创新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能够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改变现有教育教学模式、改进学习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广泛动员青少年个人与团队参与建设生态——智慧校园,鼓励他们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贡献解决方案。如北京市八一学校初一年级学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垃圾分类”,积极开展学科项目式学习,联合语文、历史、政治、英语、数学、地理等多门学科,既体现了学科特色,又做到了学科间的支撑与互补。该年级还召开关于垃圾分类的主题讲座,组织学生创作垃圾分类歌谣,自觉践行文明小公民的责任。
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新时代教育的中小学全方位教育包括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同时,还需要发挥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生态文明教育培训,通过劳动或者其他家庭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当然,社区社会层面也应建立完善相应的发展机制,与学校协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构建全社会良性生态体系和良好氛围。
疫情期间,所有中小学都通过互联网组织推进垃圾分类活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建立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共享资源和交流平台,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构建从理念到实践,从知识到技能,从文化氛围到交流平台的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口号,它更应该是躬亲实践的坚持。当下中小学以做好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挖掘其教育价值,将节约、生态、环保意识融入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是通过基础教育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要立足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重视研究与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倡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密切结合。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