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为广泛宣传海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海淀教师风采,海淀教育特别策划,远赴新疆采访拍摄,推出《你好,亲爱的老师》系列专题。今天,让我们继续聚焦4000多公里外,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与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海淀老师们的驻地生活——
“最大的困难就是跟媳妇孩子分开,孩子5月29日过生日正好6岁,该上小学了。”马上迎来不惑之年的李戈快人快语,他现在是这里的体育教师,来和田一年半的时间里,李戈觉得自己要代表海淀教师的形象,特意减肥瘦了40多斤,还笑称自己黑了8度。
2500多名学生的校园,专职体育老师只有6名,李戈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他却被这里孩子们的热情深深感染着——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体育教师 李戈:
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真诚。记得有一次一名生病的同学说“老师我特别想踢足球”,我说他的状态得见习。没想到孩子一听到这句话就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特别喜欢踢足球,踢足球是我的梦想”,当时我特别感动。足球赛在4月,地表温度最起码得30多摄氏度,孩子们没有任何怨言,风沙刮、太阳晒、操场上全是土,但是孩子们踢足球的那种感觉、那种热情,很有感染力。
李戈和所有北京援疆教师的驻地,在去年11月份刚刚入住,每人30平米左右的开间,像高校宿舍一样一字排开,李戈说这里比之前的住宿环境好了很多。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体育教师 李戈:
给我们安排的房间配置比原来的好很多,你看——衣柜是实木的,每个屋里都有网络、暖气,还有冰箱、电视、会客的小桌子、办公的桌子,这些配备的都很全。我在原来驻地的硬板床上老睡不好,现在换了床垫,睡眠质量直线上升,睡得非常好。
根据要求,老师们每天需要按时回到驻地,统一用餐,结伴出行,因此驻地里的聚会就成了他们难得的闲暇时光。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体育教师 李戈:
桌子旁边坐四个、床上坐俩,我们的聚会基本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在闲暇时光聊聊天。大家都有想家的情况,我们就互相慰藉、互相开解,工作上碰到的问题也互相说一说。
对于李戈来说,每天回到驻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给儿子李戊和爱人打个电话。
对学生有真心,对国家有大爱。在海淀教师的援疆路上,很多老师把对自己“小家”的爱深埋心里。他们中有的老师没有来得及见自己亲人最后一面,有的家中孩子正值毕业年级,有的家人生病需要照顾……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1980年出生的张良,5月起已经开启了他入疆的第二个年头。6月底,这批援疆教师将结束近两年的支教工作回到北京,而对于张良来说,他开始思考真正留下来的含义。
和田市教育局副局长(援疆) 张良:
援疆人员安排是压茬衔接,我和焦会泳校长的援疆时间都是3年。我们常说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现在是我在这里第二年了,我觉得确实要拿出点精力去干更多的事。比如,我在后方联系了一些单位,已经给这里的农村幼儿园捐了十个场地。特别是离这大概两百多公里,也是我自己包联的阿克恰勒乡,当时被称为“沙漠边的童话世界”。场地修好后,看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场地上玩耍,我心里真的非常激动,维吾尔族的园长都激动得哭了。
我们来这里的时候是2月,风沙比较大。4月的一天,我早晨起来打开窗帘,对面就是巍峨的昆仑山。雪山在我们面前,那种从心里生发出的感受,豁达、舒心,一下就体会到了独属于新疆的美。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务主任 赵兴
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舍,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不舍,以及跟当地老师建立的深厚友谊的不舍。尤其是这一年半,老师们的班级管理理念越来越先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蒸蒸日上。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科研主任 安燕
希望这一年半能给孩子们留下印记,希望他们快乐成长,能永远记住我给他们讲的终身体育,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冲着阳光努力地奔跑。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体育教师 李戈
第一次来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我的独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提升,我们跟当地的小朋友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之前孩子们曾经问我“回去之后你还会不会再来”,我的回答是,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来,我想看一看这些孩子上小学之后的样子,上初中之后的样子。
——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年级组长 崔华北
这两年的援疆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展现我们海淀教师首善实干、团结奉献的北京援疆精神,擦亮我们海淀教育的“金名片”。
——和田市北京海淀幼儿园园长 白桦
援疆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一种情怀和人生的积累。我希望在和田能够将海淀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还有整个的课程搭建输出,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校长 焦会泳
三年援疆,我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能引入的资源、能付出的爱,都留在了这片土地。等回到海淀之后,能做到不遗憾,能做到对得起这片土地,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和田市教育局副局长(援疆)张良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6月底,这批援疆教师就将离开和田回到海淀。对于每个人来说,两年的援疆经历无疑是他们人生中难以忘却的历练和成长——课堂上,他们不计付出、干劲十足;生活中,他们乐观向上、彼此扶持,其中的苦与累,忙碌与挑战,心酸与不舍,很难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我们的镜头能记录下的,也只是个别援疆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画面。支援一所学校,辐射一个地区,援疆教师们为教育事业发展、地区团结稳定的故事将一直在和田的土地上讲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