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1月30日至12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和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高质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第五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相关领域的诸多理论研究者、校长、优秀教师,共同研讨项目式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五育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功案例,分享项目式学习的区域经验与整校实践策略,助力新时代育人质量提升。
论坛开幕:聚焦高质量课程与教学
11月30日,主论坛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分别致辞。嘉宾们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式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当代乃至未来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
顾明远
余清臣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唐建东在发言中表示,项目式学习探索在海淀区有广度、有深度,也已经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和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海淀区的项目式学习注入新的力量,让学生在未来走的更远、更稳健。
开幕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春莉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实践”为主题进行开幕演讲。她深入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分享了融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为教学活动能够持续改进并达成教育目标提供方向。
主论坛研讨:项目式学习的多维探索
主论坛研讨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与会者围绕“项目式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式学习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与五育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研究院院长张春莉作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融合式教学》的主旨演讲。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融合式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作题为《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策略》的演讲。她深度讲解了学科融合下的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并结合海淀区的具体案例,分享了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的实践策略和成功经验,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在《区域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路径与实践反思》的演讲中,介绍了东城区在区域层面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路径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王华蓓围绕《项目式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分享了学校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主任王建平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教学问题与应对策略》为题,探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新课程方案和课标要求下的教学问题与应对策略。
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院长孙翠松带来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通州实践》的主旨演讲,她结合通州区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总结。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在《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演讲中,阐述了跨学科融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学校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探索。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在《让学生创造性成长》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了创造性成长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分享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嘉莉作《实践哲学视角下项目式学习的本质内涵》的演讲,深度剖析了从哲学的视角如果看待项目式学习,为与会者揭示了项目式学习最本质的内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宁以《数智赋能项目式学习》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AIGC)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力,为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尚宝以《撬动育人方式系统变革的区域实践》为题,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盐田区如何通过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在项目式学习方式的驱动下区域育人方式的变革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以《重新定义学校教育的成功》为题,从未来学校的新样态、教师和学生的新角色进行分析,展望未来学校教育的新样态,强调教师要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
主论坛:三场沙龙、17个线上平行论坛 39位海淀教师进行智慧分享
大会主论坛共进行了三场沙龙,对项目学习的实践样态做了充分研讨。
本次论坛共设置17个线上平行论坛,海淀区共有39位教师分别在各平行论坛进行分享,内容涵盖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理论探讨、教学视频展示等,不同主题、学科、学段,充分展示了海淀教师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展现了海淀区在推进项目式学习中的显著成效。平行论坛中邀请多位PBL专家担任点评嘉宾,从专业视角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指导、反馈与建议,为项目式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与实践提供思路与方向。
图:海淀区的39位教师在平行论坛上分享海淀教育智慧
分论坛:海淀三校承办 彰显海淀教育担当
本次论坛共设置五个分论坛,其中海淀区的万泉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分别承担三场分论坛。
万泉小学分论坛
在万泉小学分论坛上,万泉小学党委书记朱郁分享了万泉小学课堂改革的经验,副校长管立深入探讨了生态课堂构建及项目式学习(PBL)的实践。11位万泉小学教师通过PBL方式展示了涵盖音乐、英语、数学和语文等学科的现场课堂,其中的4位教师在展示课后评述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案例,重点讨论了作业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
专家汇报环节中,海淀区教科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强调了PBL与数智教育的融合,构建新时代学生发展新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序分享了跨学科学习案例,强调“跨出去”和“跨回来”的重要性。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金志远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提出了项目式学习实施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和师生关系处理等建议,为项目式学习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指导。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桑国元和进修附小校长张秋敏分别致辞。张秋敏以《推进项目式学习研究促进师生发展》为题作主报告,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推进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做法。进修附小师生分别进行了三个项目式学习案例的分享。在沙龙环节,进修附小的四位师生分享了他们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主旨演讲环节中,深圳龙华区第三小学的校长费聿玲、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潭中路小学的邓星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三小学的校长杨树华、成都市高新区公园小学的副校长侯静、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小学的副校长刘海燕和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的主任马青翠围绕学校PBL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表示,进修附小作为海淀区推动项目式学习的学校之一,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上下足功夫,撬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切实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同时她也积极倡导与会者要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
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学前分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专家和教师们围绕“项目式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论坛共分为主旨报告、专题研究、园长论坛、案例分享四个环节进行。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执行园长辉璇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于开莲为论坛进行开幕致辞。在专题研究、园长论坛和案例分享中,园长和教师们展示了幼儿园在数字化时代发挥“数智”作用的具体实践案例、指出项目式学习对幼儿园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的作用,以及实践中的机遇与挑战。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组长秦燕表示,园长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园内优秀项目式学习案例,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中的多元生态。北京门头沟教师研修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何苗表示,论坛所分享的案例覆盖幼儿到大龄儿童,情境包括生活情境等多层次情境,具有很好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次论坛的举办从不同维度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未来,海淀区将继续以项目式学习为重要抓手和途径,加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为海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