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冬季来临,又到了传染病高发阶段,托幼机构和学校人员密集,发生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升高,为此,12月11日海淀区教育系统召开了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视频会。
区教委、区疾控中心领导及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各中小学党政正职、幼儿园(社办点)园长、学区管理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负责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班子成员、干部及校医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会议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主持。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华伟玉结合当前传染病形势,先进行了冬季校园常见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从专业角度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七点要求——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严格病例管理;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开展健康宣教;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应急处置能力。
海淀区体育运动与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主任罗纳结合目前海淀区教育系统传染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了八点具体建议和要求——
学校和幼儿园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
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要从苗头上抓起并及时研判,从根源上掐断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抓好手卫生,加大洗手池和洗手液的配比;
加强保洁人员消毒知识和呕吐物处置的培训,做好教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及消毒工作;
强化传染病防控日常管理;
对患病学生做好定期追踪及关心关爱;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做好演练;
及时准确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在总结讲话中强调——
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定期总结和反思,抓好“专业”“管理”两个关键内容;
各单位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工作防控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组、信息报送组、线上教学组、后勤保障组、舆情控制组,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所有学校和幼儿园近期要统一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开展一次诺如病毒检测工作;
加大师生和家长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
下一步,区教委将联合区卫健委、区疾控中心和各街镇、卫生健康监督站,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紧盯重点环节,多病共防;强化医教融合,家校联动。以学区为单位,对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专项检查,切实推动校园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最大限度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
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
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水痘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饮食饮水等途径传播,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传染病,学习应对的要点,了解四种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主要通过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接触传播。患儿通常会突发高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肌肉酸痛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活与学习,严重时还可能引起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学龄前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呕吐症状较为突出,往往是突然发作,且较为剧烈,故也称作“冬季呕吐病”;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一般无脓血。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食物、水源、直接接触等方式迅速传播,且病毒抵抗力较强。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的手心、足心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患儿还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该病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密切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等物品传播。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通常先出现在躯干,随后蔓延至面部及四肢,皮疹呈现出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的典型特征。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记住三个预防方法
接种疫苗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及最可靠的方式是接种疫苗。按时带孩子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可降低孩子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醒孩子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使用过的纸巾要及时丢弃到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要把手洗干净;家里定期做好家居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增强抵抗力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粗粮、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要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天气晴朗时,家长和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踢球、跳绳等。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