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智慧碰撞,经验共享!京鲁两地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创新协同模式

时间:2025-05-14 08:52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拓宽育人视野、创新协同模式,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近日,“聚力共筑教联体,携手擘画同心圆——京鲁两地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

本次交流会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山东省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5所中小学联合举办。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聊城市教体局副局长朱宏锐、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两地教育部门相关领导、部分社区党组书记、两地优秀班主任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了北京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江指导。

会上,海淀区教委德育科挂职副科长朱孟丹宣读班主任家校协同倡议,不仅是对“教联体”精神的实践回应,更是将思想共识转化为行动纲领的关键一步。海淀教科院副院长燕海霞、海淀教委德育科科长陈文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室授牌。康桥蜂鸟园社区党委书记谭春红作为社区代表发言。此次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室进社区,打破了学校与社区边界,进一步推动教育进社区,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经验交流环节,吴颖惠分享了海淀区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家校协同经验。

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

构建区工作站、校级工作坊、校际工作坊、优秀班主任三层四级工作机制,打破学校界限,创新内部管理机制,进行资源重组,具有开创、引领性的价值和意义;

应对当下班主任面临的现实困境

构建区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三阶发展、心育浸润”模式,在区级层面对班主任成长发展、示范引领、推广辐射不同阶段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培养,整个过程融合心育,为更多班主任铺设进阶有序的专业成长路径;

多途径培养发展

通过专业成长培训、课题深化研究、共同体相互支持、个性案例督导、现场交流分享、阶段成果固化、资源课程共享等途径,推动区域班主任队伍整体建设和发展。

朱宏锐以“全域·全员·全程——打造新时代聊城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为题分享了聊城市德育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经验。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聊城市实验中学、聊城高新区实验中学、中关村第三小学、上地实验小学、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民族小学两地九所学校班主任代表就学校工作坊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班主任赋能成长等层面作交流发言。

专家点评环节,赵福江高度肯定了海淀区班主任工作,赞扬此次两地交流会开创了班主任跨区域交流的新形式。他谈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强调新时代班主任面临学生成长出现的各种问题,更需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他鼓励学校工作室搭建培养阶梯,即“青年教师—资深教师—培训者”,解决工作室师资来源问题。他还鼓励班主任开展课题研究,聚焦教育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开展研究,促进自身专业的突破与发展。

在实地参观调研育英学校环节,京鲁两地的优秀班主任进行了交流与分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李敏、北京教科院班主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京翠对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创新、有效做法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提出中肯建议。

教育的美好图景从不是独行者的跋涉,而是同路人的交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主动突破边界、凝聚育人合力。此次交流会,搭建了学校与社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了智慧碰撞、经验共享,必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