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如何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专家这样说——

时间:2025-05-23 08:52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学前教育法》实施要求,推动幼小衔接从“单向适应”向“双向协同”转型,5月14日,由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海淀区教委学前科、紫竹院学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及兵器工业机关幼儿院联合主办的“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幼小衔接一体化课程实践研讨”活动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通过课堂观摩、经验分享、专家点评及集中研讨等形式,探索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新路径,为儿童身心全面适应搭建成长阶梯。

活动以跨学段课堂观摩拉开序幕。理工附中小学部与兵器机关幼儿园老师联手执教体育活动课《并脚跳短绳与游戏》,通过“分层任务+情境串联”策略,将跳绳技能融入趣味游戏。幼儿与一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在“森林运动会”情境中,锻炼体能,培养规则意识。

语文课堂展现故事化教学的衔接智慧。教师通过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和二年级《青蛙卖泥塘》,采用“情景故事表演”“角色语言创编”等方式,引导学生创编续写,实现从“听故事”到“思辨创作”的能力进阶。孩子们在游戏中悄然生长,在任务中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学前科科长刘海英表示,海淀作为北京市幼小衔接实验区,通过“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系统推进”三大路径构建科学衔接生态:一是强化理念引领,幼儿园融入游戏化生活场景,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破解衔接难题;二是深化协同机制,建立“联合调研、教研、培训、研究、共育、提炼”六维工作机制,打造跨学段示范课例;三是推动实践创新,紫竹院学区依托20个实践基地开展跨学段互动,构建家园校共育网络。

课堂教学经验分享

教师聚焦一年级跳绳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通过前期调研,精准定位幼儿跳绳技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摸索出“分层任务+情境串联”的教学策略,将跳绳训练融入趣味情境,降低幼儿对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为小学阶段的体能训练奠定基础。

语文教师从认知梯度、任务驱动、真实情境等维度探索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强调故事在促进学生能力进阶中的重要作用,为幼小衔接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园校对话

兵器机关幼儿园副园长以《游戏促衔接 实践寻新路》为题,分享幼儿园以游戏为载体,以“汽车实验室”轮胎探究任务为例,展现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形成的问题解决能力。

理工附中小学部执行校长樊蓉以《深耕衔接沃土 共筑成长桥梁》为题,从强化协同构建共同体、课程创新开展多元活动、家校协同编织支持网络、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等关键维度,全方位展示小学部在幼小衔接工作上的深度思考与扎实实践。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谢志东从政策与实践双重维度进行点评。她回顾了我国幼小衔接政策的演进,肯定了海淀区“以课程为核心”的衔接路径,指出其从“单向适应”迈向“双向协同”,体现政策导向深化。同时,她提出要警惕“知识化倾向”“形式化组织”等误区,建立儿童发展数据库、创新协同机制,加强学前与小学教师共研共学,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书记周志勇强调,体育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支撑,其价值远超技能衔接,应贯穿终身发展。他通过自身案例指出幼小衔接需关注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避免“陡坡式”断层。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涵盖“十大运动模式、五大身体素质”的课程体系,促进儿童海马体发育,提升学习力与情绪管理能力;二是优化师资结构,建议幼儿园和小学适度增加男教师比例,培养儿童果敢、独立品质;三是构建常态化跨学段协作机制,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联合备课、共研课程,破解衔接壁垒。他还呼吁将体育培训纳入幼师研修体系,为科学衔接注入专业动能。

在集中研讨环节,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军、北京教育学院薛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修室主任李峰与参会教师围绕“如何通过幼小衔接一体化课程,帮助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展开深度对话。与会者一致认为:幼小衔接需打破学段壁垒,以“儿童学习品质培养”为共同目标,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课堂,将学科思维渗入幼儿园活动。

王军强调,科学幼小衔接要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构建“闭环逻辑”和“衔接金字塔”模型,实现从幼儿园“低结构知识”到小学“高结构知识”的自然过渡。她提出建立“目标-依据-行动-评估”闭环体系,助力儿童平稳过渡,推动教育系统自洽,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基。

薛飞提出,未来将建立“幼小衔接课程资源库”,通过共享优秀课例、教师轮岗研修、儿童互访体验等举措,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深度融通。

李峰认为,学段有差,童年无差。我们要唤醒儿童智慧的敬畏之心,关注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教研让教师真正理解“儿童为本”的内涵。通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联合教研,有效打通学段壁垒,深入思考并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是单程接力,而是共同耕耘的沃土。这场关于“缓坡”的探索,或许正是破解基础教育焦虑的一把钥匙。在海淀,幼儿园与小学深度融合,实现了教育的无缝衔接。海淀区始终坚持以游戏守护童真,用耐心等待成长,携手编织儿童成长的完整图景,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