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微风和煦,枝繁叶茂,一场以“发现每一个,聚能每一个: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实践变革”为主题的研讨会在石油附小月华分校召开,这不仅是一次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度对话——如何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生根,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在校园里绽放光彩?4场主题报告、2场分论坛、6节现场课、6位教师说课、17位教师同时分享教育故事,10个主题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现场展示,8个小时深度研讨为您揭晓答案。
在主会场,啦啦操方阵表演、管乐团演奏的《龙之舞》《迪士尼进行曲》、《强国复兴有我》朗诵、合唱表演《生长吧》,月华小镇的孩子用灵动的舞姿、悦耳的歌声为参会人员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石油附小月华分校通过这场演出将“发现每一个,聚能每一个”的办学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的不一样,就是我的超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研讨会在“明远教学节纪录片”中拉开序幕。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高益民教授、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导师沙培宁主编主持。
当代中国教育学泰斗——顾明远先生饱含教育激情地提出,基础教育要打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走向社会的基础。打好学生基础的根本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好的课要能打好三方面的基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顾老的讲话赢得在场所有教育同仁的热烈掌声。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学校继续坚持国际范、中国心;通过跨学科教育实践,激发学校教师潜能;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办好家门口满意的教育。
石油附小月华分校校长李青青以《逆风起飞的教育价值考量》为题做学校工作报告,她以“逆风起飞”比喻月华分校在搬迁、生源等挑战下,运用逆向思维推动的变革:通过“三本书”开启可选择时间的家长会、重温初心、取消刻板制度鼓励交流、打造学科教室及触手可及的图书馆等“小切口”举措,构建尊重儿童独特性的“儿童友好”生态,实施个性化教育路径;精心设计育人空间,并践行资源聚焦的“最少管理”原则。这套基于“逆向设计”的办学模式成效显著,其面对AI时代的坚定答案是:教育核心价值在于点燃师生目标感与独特性,坚信“不同的每一个”比“整齐的全部”更珍贵,逆风终将成就飞翔。
一年级部邓飞老师以《学习就是打开生活的方式》为题,讲述团队在月华“学习即生活”理念下的实践。6名全科教师进行“全天候陪伴”,超越学科边界,将学习融入日常点滴。一年级全科教师张慧久老师以《激励学生,激发超能力》为题,分享了一年级部探索学生激励机制的实践。英语教研组长陈丹老师以《以言启光,聚能成海》为题,分享了英语组探索学科实践的历程。课程中心巩伟老师以《课堂如何实现每一个》为题,讲述学校课程的故事,教师们通过逆向设计课程,拆分课标,深度研究学生优势与潜能,为学生量身定制专属课程资源与成长路径。
北京理工附中教育集团及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对月华小学的教育教学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学校构建的基础学科、特色拓展和实践活动多元交织的课程体系,精准对接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真正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秉持的“生活即课堂,探究即成长”观念,将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在兴趣的滋养下自然成长,回归了教育本真。月华小学的顶层设计展现了教育智慧,通过“以终为始”的战略思维,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生态,将育人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让教育真正回归本真。
专题报告环节 干货满满
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 郭华
《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教学活动深刻变革》
她表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是否真正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真正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围绕课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积极稳妥的措施,旨在帮助学生在分科教学中感受生活的整全,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创造性思想,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综合育人目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
《AI重塑未来课堂形态》
专家强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折射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态势,将深刻影响人类知识获取方式和教育模式。数据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应将数据整合应用水平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构建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新场景,以适应时代发展。要发展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新技术是把双刃剑,要建立教育科技向善向美的价值准则,避免“算法偏见”“信息茧房”等问题,让AI真正为教育服务。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秘书长 张东娇
《感受荣荣月华的生生不息》
她通过“看一看你的花容月貌”“摸一摸你的教学质量”“读一读你的文化密码”“提一提好学校模样”“说一说你的大好前程”五个方面,描绘了石油附小月华分校的校园环境、评析了石油附小月华分校教学质量,并表示:“我看到了月华小镇学校在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无限潜力,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此次教学节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通过丰富的课程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六课之“上课”
一年级读写课堂超有趣,蒲多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与糖果有关的奇妙创作之旅。陈群老师的《I'm a Bunny》:小兔子Nicholas的四季之旅,像一扇打开的童话窗棂,每一页都是流动的视觉诗。李凇宜老师化身音乐使者,带领同学们踏入交响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射箭教室里,崇晓晶老师的体育射箭课,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别样的精彩。科学教室里,艾秋实老师的五年级科学拓展实验课,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胡珺老师的六年级数学毕业礼盒秀,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孩子们用数学思维设计出一个个精美的礼盒。
说课环节是本次“发现每一个,聚能每一个:素养导向下的教与学实践变革研讨会”的精彩亮点之一。
六课之“说课”
张雪娆老师在说课中将小学音乐与科学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深化科学认知,实现素养的综合发展。侯少平老师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创新采用“单元任务+课程任务”双线设计,通过层层递进的单元问题链,以及单元大任务+大观念的设计,构建闭合式学习路径,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和思考。周歆玥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并培养其热爱自然、细心观察的习惯。
北京十一中学书记章巍在听完三位教师的说课后,非常认可教师们对课程的用心付出,每一个环节设计、每一处质疑预设、每一次教案更改,都倾注了教师团队多次的磨合与努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也给予了自己的评价。三堂课有生活味、真正赋予儿童经验;问题链也设计的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激发探究,完善经验;课程中的任务群:贴近学生。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三堂课中都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就是指挥棒,指向任务、关注探究。对于任务评价,任务要深入本质,思维不单单是知识的评价。
姬佳昕老师的说课展示了石油附小月华分校英语组设计实施的英语实践活动体系,确保实践育人的连贯性与实效性。陶硕老师的二年级《统计与概率:评选吉祥物》课例,创新融入了AI元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王丽庆老师以《色彩的神话之旅》为单元主题的说课,旨在通过神话故事的创作,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校长刘可钦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深刻阐释了说课与课堂教学的本质差异。她指出,说课常以理想化的预设呈现教学蓝图,而课堂实践则充满动态生成的可能性,二者需以不同逻辑展开。针对说课模式,她特别强调,说课不必困于流程框架的机械铺陈,其核心是向专业听众传递“为何这样教”的设计逻辑,让同行清晰把握教学意图与突破路径。这一观点为优化说课模式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马健生在点评中肯定了教师团队在教学设计及目标表述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他指出,三位教师的说课展示与文本呈现均呈现出完整的框架体系,课时目标设定兼具可操作性与指向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他特别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是否真正实现能力提升,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校长刘可钦分别对上午和下午两场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
吴颍惠指出,要办一所“小而美”的优质小学,其核心在于为儿童的身心健康、知识基础、社会生活能力以及“五育” 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要打破围墙,成为师生最向往的地方。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跨学科大任务和基于生活的学习,强调在活动和真实场景中学习成长,视学习为“打开生活的方式”,教学为“打开发展的方式”。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需培养能与AI赛跑、并跑、相辅相成的“新人类”。未来教育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需回归常识、本原、本位、初心和梦想,实现从知识学习走向应用、从听讲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线下走向线上、从规范走向自由的转变。
刘可钦在大会总结中强调,本届教学节生动呈现了月华分校在素养导向教育改革中的蓬勃实践。教师们的创新实践成为核心亮点:从“我的不一样就是超能力”的深情讲述,到月华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课堂展示,每一环节都深刻体现了真实情境下的深度探究、跨学科实践以及合作创新的未来课堂特质。这些实践不仅彰显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情怀,更为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宝贵的经验。
此外,本次活动还设置了英语学科10个主题实践,展演分散在校园的各个空间,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场知识与趣味并存的学习盛会。在月华小镇,学生们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城市主题展板前,孩子们积极探索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拓宽了地理视野;旅行计划中,他们化身为小小旅行策划师,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规划能力。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