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为进一步提升海淀区幼儿园托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近日,海淀区教委学前科联合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场为期两天的托班教师专题培训。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剑光表示,要以助力托班教师专业成长为支点,以教师专业性跃升带动服务质量跃升,真正实现“幼有优育”。区教委学前科科长刘海英作开班动员讲话。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修部主任李峰,学前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学前督查员,海淀区600余位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了多位在托班教育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托班管理、课程设计、教师成长、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应急救护能力等方面,提升幼儿园托班教师的保育照护能力,推动幼儿园托育服务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陈娟,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婴幼儿照护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口学会托育服务分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常委、全国卫生行指委托育专指委委员、全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协同方阵执行主任。
聚焦“托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从业者使命三阶:寻自我价值,获社会肯定,促儿童全面发展。医育结合以家庭养育指导、保健制度、评估宣教、绿色转诊四维机制护航婴幼儿健康。照护核心为回应性互动,对接WHO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护与早期学习五大框架。
宗文革,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市学前儿童保教工作协会理事,北京市丰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围绕“标准化、专业化”阐释了保育要点:以情感支持、生活照护、发展支持三位一体,保障幼儿科学全面成长;用微笑、及时回应及“你来我往”交谈缓解分离焦虑,促情绪社会化与语言认知。示范2—3岁作息、睡眠、音乐手指游戏、阅读儿歌的自然渗透,并附独立性行为表与废旧材料探究案例,帮助教师把标准融入日常,实现“知、懂、用”能力转化。
汪丽,上海市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课程部主管、高级教师、高级育婴师、上海市园丁。教育部“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编写组成员。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学前教育《婴幼儿教养活动》教参修订项目专家。
第一场讲座以“托班机构教养”为题,先回顾上海0—3岁方案,提出了“教与养、自然与训练、活动与生活、素材与家园、时代与经典”五对关系,继用冰蛋实验示范日常科学启蒙。按“适应—发展—衔接”三阶段给出弹性作息,突出户外与生活环节。环境创设重安全与邀请性,配观察表和家长特色课共育。以绘本、共读角养阅读兴趣,借语言提示、标识、充裕时间养生活习惯。呼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持续反思实践。
第二场讲座以托育教师的自我修养为主题,强调了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提升:职业上,要把情感与技能融合,保持敏感、终身学习;专业上,须精熟0—3岁照护、早教、急救;情感上,以3H(Hand实践+Heart同理+Head格局)为核心,身心健康,正向引导。教师更要有“大格局”,将琐碎照护对接全人教育,关注政策与社会趋势,传递科学育儿,在日常中彰显教育家精神。
房阳洋,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副院长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观察婴幼儿是“有目的地读懂”,而非简单“看”。“目的”,即洞察动机,优化环境,促教师成长、家园沟通。内容聚焦动作与习惯、情感与社会、认知与探索、语言与沟通。方法主张描述观察,客观记录言行,找模式、避标签,依行为变化提出教养建议。
张浩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
以“想救、愿救、敢救、会救”四问唤起行动意识,重点示范海姆立克:婴儿拍背压胸,成人儿童腹部冲击,并注意隐私与二次伤害。再讲CPR按压定位、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30:2人工呼吸;强调早识别、先呼救、高质量复苏。呼吁全员培训、持证,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为搭建园所多元展示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本次培训特设园所分享环节。8位托班一线教师立足岗位实践,围绕环境创设、保育照护、家园共育等维度分享典型案例,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操作,充分彰显托育教师专业素养。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教师邹颖分享了《回应性照护——追随虎虎的水世界探索》,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给予科学的回应性照护。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老师卢艳美带来了《萌宝探趣,积木小筑——托班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回应照护》,深入探讨了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回应照护。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老师宋海燕分享了《来自托班“老”教师的家园工作经验分享》,结合自身多年经验,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家园共育建议。
海淀区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老师丁玉荣以《有回应的互动,有节奏的成长》为题,阐述了在托班工作中如何通过有效互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中国科学院幼儿园老师赵振梅分享了《托班工作微探之旅》,从微观角度深入剖析了托班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老师魏晓宇以《启智润心,爱伴成长》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在托班工作中实现幼儿智力与情感的双重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学校附设幼儿班老师胡馨馨分享了《让环境追随幼儿的脚步——基于观察的托班环境调整实践》,强调了环境创设在托班工作中的重要性。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实验幼儿园老师熊瑛以《淬炼专业底色,共育托育未来》为题,展望了托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实操展示。
教师感言
两天的托育学习像一场扎实的“充电”,让我对2—3岁宝宝的照护方式和一日流程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专家们的专业讲解搭起了理论框架,一线教师分享的实践案例则填满了细节,那些真实场景里的智慧,让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提升婴幼儿托班教师应急救护能力”这一课,老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严肃的安全课题,让“安全是底线”的信念愈发清晰——作为老师,守护这些稚嫩的生命,本就是刻在心底的责任。
这次学习更点燃了我持续成长的动力,假期里,我会继续跟着线上托育课程深耕,再结合专家推荐的书籍查漏补缺,把学到的知识打磨成更实用的技能,只为给孩子们更专业、更安心的守护。
——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
天阅园托班教师 曹冉
在培训中,专家和同仁们系统讲解了托育服务的标准和实践,从实操案例到托育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对“托育”逐步建立起了实践的信心。
特别是“回应性照护”这个概念让我触动很深——幼儿哭闹时别急着制止,先蹲下来观察他的需求,恰当地分析和理解,给予正确的回应;哄睡时轻拍的节奏、换尿布时与孩子的眼神交流……这些细节都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托育教师,更需要熟练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有温度的陪伴。
——明天幼稚集团托班教师 刘一帆
此次培训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托班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也为托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彩回顾
6月24日,区教委学前科组织了全区园长大讲堂第五讲培训,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海英以“自由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心理模型”为题开展讲座。
王海英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由游戏与深度学习的紧密联系。她指出,自由游戏是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幼儿在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中,通过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互动,激发兴趣、主动探究、建构意义并迁移应用知识。通过多个幼儿园的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幼儿在自由游戏中的深度学习过程,如建构游戏中的物理概念理解、角色游戏中的社会规则学习等。
此次培训让园长们深刻认识到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关键作用。优化游戏环境,保障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同时引导教师敏锐观察幼儿需求,提供适时支持,助力幼儿在自由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为拓宽学前教育管理者视野,推动学前教育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园长们紧跟时代步伐,提升创新管理能力,6月27日,学前科开展了“科技筑梦,创新成长”主题参观活动。
在小米超级工厂,园长们深入了解智能制造的运作模式,感受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思考“如何将类似的科技理念引入学前教育设备的升级与创新”,让科技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华为数字电力科创中心,园长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探索其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如智能教育平台、个性化学习系统、智能教学辅助工具等。华为还将分享其在智慧教育领域的解决方案,为学前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与灵感。园长们从中汲取经验,思考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学前教育的日常教学与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