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小学】北外附小的孩子外语有多厉害?一起来看!

时间:2017-12-18 00:00 宣传科
【字体: 打印本页
  Hi~~Everyone~~
  Today I’d like to introduce an excellent school to you!
  This school has developed foreign language features, created a multilingual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ducte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nine languages. It improves th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ies and has opened up the students’ cultural visions.
  Let’s have a look!!
  为什么今天要用英语开头呢?
  那是因为今天参加了北外附小外语特色教学现场会,旁听了全英文授课的英语课,欣赏了孩子们用各国语言带来的表演,感受了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表示超级羡慕!!小编完全被孩子们的外语水平给shock到了,顿时觉得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已经被小学生们碾压,简直想每天跟他们一起学英语!因为他们的课看上去都好有趣!
  课程展示
  一年级 自然拼读《Letter P》
  二年级 词汇教学《Community》
  三年级 语音教学《Phonics》
  四年级 绘本教学《Alf Saves the Day》
  五年级 斑斓阅读《The Dear and the Earwing》
  在听课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每个孩子回答问题和讨论时的表达,发现他们在英语课上真的能够自觉地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且他们乐在其中,都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互动,可见他们已经对纯外语的课堂环境非常地适应,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十分有自信了。
  那么,北外附小是如何形成这样的外语教学特色的呢?
  一起来听听校长徐宝如是怎么说的!
  首先,从课程建设入手。北外附小从一年级开始,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年级滚动推进,开设英语活动课程——“斑斓阅读”,以英语分级绘本为素材,从听故事、到读故事、再到讲故事,有梯度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
  同时,学校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开展了“学科达人秀”“英语嘉年华”等系列外语主题活动,还创办了英语校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的小记者采访、编辑、翻译校园新闻,小播音员们通过唱外文歌曲、讲英文故事、播双语新闻、推荐外文读物等形式开设外语栏目,使得学生们乐于参与,争相展示,语言潜力得到发展,外语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这些,学校的多语种社团也是一大亮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社团节目展示~~That’s soooo impressive!!
配音社团:配音展示《头脑特工队》
戏剧社团:原创多语剧《隐形的女孩》
合唱社团:英语合唱《Life Has Loveliness》《Tiritomba》
  华丽的发音,流利的表达,生动的表演,真的是超级精彩呢!!
  据了解,学校在低年级开设英语爱拼、爱唱、爱演以及科技英语活动,在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9种语言的20个多语种社团。每周都有一个下午,学校成为学习第二外语的乐园,4至6年级的学生们都会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语言,参与率达到100%。
  除了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社团里可以学外语、用外语,学校还利用各种机会搭建展示平台,使学生们增长见闻,提升交往能力。学校请来前外交部发言人和多位长期驻外大使、参赞开展“大使进校园”活动,学生们亲眼看到大使参赞们的风采,亲耳听到他们讲述自己的外交故事,亲身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国际交流活动中,学生作为小小翻译官、作为引导员,以大方自信的举止、流利标准的语言展现出华夏少年的风采。
  在着力打造外语特色的同时,学校在“竹文化”的引领下,初步构建了实践育人、民族教育、经典诵读、全员篮球等多元课程体系,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学校面积不大,北外附小就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育人,建立了一系列校外教育基地,形成教育教学实践特色。在紫竹院公园植竹、观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去国家图书馆读书、查资料、与作家面对面交流;在武警部队成立张思德少年军校,传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万寿寺博物馆了解家乡文化,培养乡情和民族情……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孩子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综合素养。
  学校紧临中央民族大学,有占学生总数16%的少数民族学生。各民族的孩子们一起跳民族舞蹈、唱民族歌曲,走进民族博物馆,了解多姿多彩的民族知识……学生们和谐、乐群、团结、向上,在学习竹竿舞、舞龙等非遗项目过程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得不感叹,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也是很拼呀!!
  北外附小抓住机遇与挑战,迎接改革与发展,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对于北外附小这几年的变化,海淀教育两委一室领导,紫竹院学区委员会的领导,北外附小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以及负责高参小项目的专家又有什么想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北外附小英语教师 马月斌
  从大学毕业走进北外附小,已经12年了,2009年徐校长来到学校,带领干部教师创建“竹文化”,围绕竹文化推进中华文化传统教育。2014、2015年学校经历更名、合并。我身处其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学校一点一滴的变化。
  有时候和孩子们一起上台阶读读英文,有时候帮学生把充满创意的作品挂上了墙,有时候也翻翻班里随手可阅的中、英文图书,有时候经过教室门口,听到里面传来不同国家的语言......外语就这样悄然无息的在每一个瞬间里生根发芽了。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从心里喜欢这些改变和发展。我们组内的每一位英语老师,都受益其中,专家们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们指导课堂教学,细心、专业的研磨每一句课堂用语,每一个教学设计;我们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培训,在学习,交流中收获着,成长着。
  当孩子们告诉我,喜欢上外语课,当他们兴致勃勃的在一起用英语交流的时候,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幸福。
  北外附小学生家长 曹莹
  我的孩子,到今年已经在北外附小三年多了,这三年多里,能明显感觉到学校的变化。其实,最开始考虑是否就近入学的时候心里是有过纠结的,但是到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选对了学校。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校秉承“竹文化”办学理念、打造“外语特色”发展对孩子成长产生的作用。
  学校每一位老师,整个校园都围绕外语特色发展,老师非常关注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教学重在交流,给孩子搭设了很多展示的舞台,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北外附小学生 李璐羽
  2015年9月,我成了北外附小魏公村高段校区的四年级新生,从万寿寺要来到魏公村,当时我很担心自己会不适应新环境。但是当我走进校园、走进楼道、走进教室,看到亲切的老师,我不再担心了,这里有翠竹、有四季竞相开放的花朵、有结满果实的植物......楼道内、墙壁上,从民族到亚洲到世界的建筑设计,让我看都看不够。
  我们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极了,每天都在快乐游戏的活动中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学校开设了很多我们喜欢的社团,我们在社团都开心极了。我加入外语戏剧社团快一年的时间,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专业的外语戏剧老师以及外教,教我们多种语言在各种场景的发音与表达,而且还培训我们专业的戏剧表演与舞台表现。外语戏剧社团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国家的文化艺术,更给我们架起爱国的桥梁。例如,通过原创剧本《丝路寻梦》的表演,我们身临其境的穿越了多个国家,明白了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自豪感油然而生!
  北外附小大队辅导员、德育干部 韩淑杰
  学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使得我们能够迅速地成长起来。有了好的管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我们北外附小的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赛、物联网荣获亚军、一等奖的好成绩,成为赛场中的一匹黑马,还有艺术类,我们的舞蹈、器乐、集体舞也先后进行了展演,学生的活动展示平台多,越来越自信。同时,我们的校外实践课程也更有深度的开展,我们把圆明园专家请进来,孩子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性学习开始了,不忘历史,弘扬中华文化,勿忘国耻,牢记建设国家的使命。孩子们走进口腔医院,与医生一对一交流,这无疑让北外附小的孩子们对生命安全、职业领域知识的了解又提前了一步。我觉得孩子们很幸福,我们北外附小的老师们也愿意带着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充实快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执行院长 王一虹
  我们学院有支队伍在跟学校合作,可以看到,三年来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三年来的变化凝聚着领导团队、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的老师们非常上进和认真,不断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国际论坛上都能看到许多北外附小老师的身影。我们看到,老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为孩子追梦搭平台,为他们打开一扇窗使得他们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更广阔的未来。
  甘家口街道办事处主任 孙鹏
  孩子们精彩的外语展示,令人眼前一亮。孩子们的外语学习兴趣很高,也具备一定的外语学习素养,深深感受到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孩子是幸福的。这幸福的背后凝聚着学校干部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的汗水,同时是区域内各资源单位群策群力的结果。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乔键
  北外附小面对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外语资源,创设多语课程,改革后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效果,形成了固有特色,是教育纵深改的非常成功的案例。希望学区能够把每一个学校的特色更多地挖掘和展示出来,学校能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帮助下,向更高的目标继续迈进。
  背景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原名万寿寺小学。2014年底,受益于市教委“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2015年,海淀区教委打造教育新地图,将魏公村小学并入北外附小。北外附小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鼎力支持。依托北外的语言资源优势,北外附小从课程建设、社团开展、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等方面积极打造外语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现有33个教学班,80余名教职员工,近1300名学生。现一校两址,1-3年级在万寿寺校区,4-6年级在魏公村校区。学校地处西三环北路,紧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充分挖掘竹的内涵,形成“竹文化”引领的特色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初步构建实践育人、民族教育、经典诵读、全员篮球等多元课程体系,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