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羊坊店学区以海淀区成长期教师“世纪杯”比赛结束为起点,对特等奖进行课例分析。特等奖课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教师们育人的巧妙构思,汇聚众多教师的智慧与心血,展现出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通过精心磨课,导师们揭秘成长期教师‘破茧成蝶’的关键--如何将赛课压力转化为育人能力的跃升。专家的精准点评,则为教师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根据学区教学工作整体安排,2025年5月20日,语文学科特等奖课例展示活动在学区语文活动基地进行。语文学科负责人王志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与会教师共同观看了由翠微小学戴鑫悦老师执教的2024年海淀区“世纪杯”特等奖课例《夜色》的教学实录。课例紧扣“读好长句子”和“提取信息”的语文要素,通过情境创设、分层朗读和互动探究,引导学生从《夜色》中感受父母之爱的细腻表达,将语言训练、情感体悟、识字学词深度融合,突出了第一学段教学重点,展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智慧。接着,戴老师以“以挑战为帆,听成长拔节”为题,聚焦四个关键词“挑战、磨砺、突破、成长”,回顾了备赛的艰辛历程,以教学比赛为镜,分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蜕变。备赛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场生命的拔节,令人深刻体会到:年轻教师的成长,从来不是静待花开,而是在一次次迎难而上中破土重生。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磨砺都是突破的前奏。成长的道路上,既需迎难而上的勇气,更需团队的托举,成长如拔节,破茧终成蝶。
北京市骨干教师、翠微小学王虹主任作为导师代表以“观照单元整体 落实单篇教学——单元整体视域下单篇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为题分享了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她强调,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需突破传统碎片化模式,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串联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实现核心素养的整合培养。王主任指出:“单元与单篇就像是‘森林与树木’的关系,教师既要把握学科的整体脉络,也要深挖每篇课文的独特价值,让学生在关联中建构知识体系。” 王主任精准的点评,为教师们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迎难而上的勇气、团队赋能的智慧,以及对教育本质的坚守。本次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课例范本,更点燃了他们教学创新的热情。未来,羊坊店学区将继续搭建多元平台,助力教师在“深耕三尺讲台”的旅程中,书写更多教育华章!
青年教师学习心得:
羊坊店中心小学田天
聆听翠微小学两位老师的分享后,我对语文低段教学有了新的认知,也为我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常态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我意识到,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细节渗透:通过多样化的朗读指导培养语感,借助批注训练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关注学生思考方式与合作学习表现。这些日积月累的素养沉淀,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阶梯,更是教师在赛课中从容展现教学智慧的底气所在。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熊静雅
今天的学习活动令我深受启发:日常教学单篇教学需在单元主题下“量体裁衣”,单篇教学要紧扣单元目标——紧扣新要求设计主问题,每节课要侧重课后习题的指引,逐步串联课文内容,不要为了“塞满课堂”而舍本逐末,应该回归本质,重点落实教学任务。
铁路实验小学李雪薇
今天的学习活动我受益匪浅。以往教学中,我对语文要素把握不够精准,在王虹主任讲解中,我认识到课后题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线索。像《夜色》聚焦读好长句子停顿,《端午粽》侧重读好长句子分句 ,从课后题出发能明确每节课训练要点。这让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想去尝试“依据语文要素和课后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扎实训练。后续我会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羊坊店第四小学刘恩阳
戴老师的《夜色》不但兼顾了阅读与识字双线,还非常巧妙地设置了完整的情景,每个细节都经过巧妙构思:提及“妈妈会读什么书”时出现的四本读书推荐,说到“走夜路”时展现的现实夜色,甚至“再黑再黑”的字号变化,无一不让孩子们从课文关注到身边的真实,也许下次面对黑暗,孩子们会想起这节课,会因此变得勇敢,这就是“教育”的作用。
羊坊店中心小学刘利
听了戴老师的《夜色》和王虹主任的评课,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识字不是孤立的活动,要在阅读中自然渗透,让文字在语境中鲜活起来;课堂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为了热闹而偏离教学目标;赛课的精彩设计可以提炼转化,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每一节常态课都扎实有效。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王晓宁
今天学科基地活动让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戴老师的课堂环节精巧,在娓娓道来中引导学生投入语文学习,逐步实现能力进阶、达成学习目标。课件、板书和教具的设计精美,切合低学段学生学情,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课文讲解细致,基于句式理解进行朗读指导,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生发个人感受,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