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在海淀区,活跃着这样一支“蓝马甲”团队。
团队中的近40名骨干师资身着“蓝马甲”,常年在全区近200所中小学校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和师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志愿服务工作。
他们还走进社区、文化中心、友邻单位、雄安新区,开展急救培训和生命安全教育,得到社会和广大市民的认可。
这支“蓝马甲”团队,就是海淀区红十字会学校工作委员会“蓝马甲”红十字教师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2016年,该团队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优秀团队,事迹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3月25日,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驻会副会长王俊一行来到海淀,就区学工委“蓝马甲”团队申报第七届“最美慈善义工榜样人物、团体”有关情况进行调研。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区学工委主任乔键和区学工委秘书长刘东冬介绍了海淀区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整体情况和“蓝马甲”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并回答了王俊一行提出的队伍构成、活动开展、取得效果等问题。
据了解,2016年,海淀区学工委开展了3批140余人的红十字教师急救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让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们发挥更大作用,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氛围。
▲2017年,海淀学工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人道教育基地”,同年,海淀区教育工委荣获北京市第一届“人道奖”先进集体。
3批学员中的优秀代表组成了全市首个全部由教师组成的急救师资志愿服务团队——海淀区学工委“蓝马甲”团队。
他们在校园内,在社区里,还走进友邻单位、雄安新区,致力于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大力推广红十字文化与志愿服务理念。
▲蓝马甲团队走进雄安新区,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普及培训
他们还积极参与到海淀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督导工作中,对体育、卫生、心理、红会四个维度中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和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细致的督导检查,有效促进了海淀区中小学红会工作体系、内容、标准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蓝马甲团队参加海淀区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专项督导工作,推进学校红会体系建设和志愿服务队建设。
“蓝马甲”团队还利用宣传平台,先后创建了红豆兄弟、红豆姐妹、红豆青年、苏小爱、东实小红豆、红豆宝宝、红小龙、红豆外外、红豆精灵等”微信公众号,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红十字报、北京晨报、海淀报等多家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为传播红十字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俊调研后表示,海淀区学工委和“蓝马甲”团队的工作到位、扎实,是志愿服务队伍里的一抹亮丽蓝色。他希望,海淀区学工委总结推广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海淀模式的做法和经验,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共同传播正能量、营造新风尚。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