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预防孩子心理问题,家长必须掌握这几点

时间:2022-05-30 16:58 中国教育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预防和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其中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以下几点需要知道:

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不少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另外,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 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允许孩子犯错

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 说到底,孩子的心思不是家长自己猜出来的,而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就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孩子害怕什么? 我有没有过度反应?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 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