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海淀区的教育受到各方肯定,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海淀进校”)功不可没。因为海淀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都跟海淀进校的工作密切相关。
聚焦关键专业指导
“双减”开始后,小学课后服务成为一些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海淀进校调研了15所学校,为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后,劳动课师资和课程建设成为难题。海淀进校迅速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培训活动,同时研制《海淀区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导手册》并做专业解读,规范引领区域学校劳动课程优质建设。
面对北京市中高考综合改革的挑战,海淀进校在调研52所中学、20余所小学的基础上,聚焦“5+M+N学科教研课程”,指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教研带来的不利影响,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在海淀教研平台开设148门在线课程,创建2032次在线研修活动,共有27824位学员参与在线研修,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分层分类精准培训
发布《“十四五”时期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和配套文件《“十四五”时期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分层分类开展精准培训,包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分层进阶培训,基于学段特点的支持性培训和基于岗位要求的主题式培训,持续赋能区域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新任教师:中小幼2700余位新任教师完成120学时培训,98位新任教师在第六届北京市中小学新任教师“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奖,全市领先。
骨干教师:中小学12个学科850名骨干教师参加专题研修;4万余人次参加7期“名师大讲堂”线上研修;名师工作站开展系列学术活动20场、科研专题讲座15场;名师教学指导团深入19所学校进行指导,举办10场专题教学现场会;线上开展“骨干教师专题跟进式国际研修”,促进海淀教育的国际交流与融合。
学前教师:9000余名学前教师参与全覆盖研修;开展96次幼小衔接专题研修,30700余人次参与。
中职教师:基于职教新课程标准,开展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全员研训;撰写创新创业书稿促进研修系列化实践;近80名中职教师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职普融通新路径;召开4次市区级研讨会。
特定岗位教师:针对全区思政课教师、劳动课程教师、体育教师、STEM教师、教学管理干部、教师培训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等开展多班次主题式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启动“海淀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项目,围绕试点6大行动、11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人工智能助力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成果由杜荣贞主任在全国做典型发言。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