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红色,是老一辈共产党人
流血牺牲留下的历史痕迹
红色,更是见证
新中国每个时代的印记
海淀教育“永远跟党走”系列报道——“口述·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海淀教育访谈录”,带您走进海淀区13所“红色教育传统校”,听书记校长讲述学校红色历史和教育故事,展现学校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征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培星小学
来了解这所学校
70多年来悉心培养
拥有“爱国心 民族魂 报国志”
培星学子的故事
口述主人公
海淀区培星小学
党总支书记、校长 朱郁
红色·渊源
你们的工作很重要
革命需要接班人
培星小学1950年建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玉泉山和西山脚下,是一所诞生在部队摇篮中,具有浓郁革命传统的学校。位于厢红旗董四墓36号的北校区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子弟小学——培红小学,厢红旗19号的南校区是原总参某部子弟小学——红星小学。1995年,这两所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部队子弟学校合并,这也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北校区
南校区
朱郁
总参某部是1931年成立的,当时,红军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缴获了敌人的一部电台。红军战士特别愤恨国民党,把电台砸坏了,只能收,不能再发了。后来,毛主席和朱老总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忙传令官兵今后再缴获了电台,坚决不能破坏。不久之后,我们又缴获了敌人一部电台,然后就把这一部半电台,赶紧送到了当时的红军总部——江西宁都的小布镇,从此组建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支通信队,这个通信队就是总参某部的前身。应该说,总参某部这支特殊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62年红星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军事科学院子弟小学叫培红小学。军事科学院是由叶剑英元帅亲自组建的,他也非常关心军科院孩子的学习生活。学校也留下了叶帅亲自下令为学校铺设青砖地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动人故事。那时,每年六一叶帅都会参加孩子们儿童节的一些活动,跟孩子们、老师合影留念。
△1965年,叶剑英元帅和孩子们合影
为保留部队特色和红色文化传统,在确定新校名时,将原有的两所小学各保留了一个字,取名为“培星小学”。70年来,培星小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学校第三任校长陈力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9年,红星小学陈力、张建勋校长参加总参某部党代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陈力校长退休时,组织想给她涨一级工资,但陈校长拒绝了,她给上级领导提的唯一需求就是几车红砖,给学校多盖几间教室。因为当时人满为患,孩子们上课非常拥挤。2020年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去看望她,她还专门把她读过的书,做的一些摘抄和笔记送给了我们。现在,学校建立了陈力校长读书角,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党员和老师听,激励他们要像陈校长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使命。可以说,这个信念已经成为培星小学代代相传的一种使命和责任了。
△1995年教委资源整合、两所部队子弟小学合并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红色·发展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2008年初,培星小学新校区建设即将完工时,全校老师热烈讨论了“请谁来题写学校校名校训”这一问题,在反复的交流与沟通中,老师们统一了思想:题写校名校训的过程,不仅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与办学特色的鲜明表达。
迟浩田在担任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的时候,对军队子女上学的问题非常关心,所以我们想请迟副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校训。当时我们的德育少先队也在学校开展了向迟爷爷学习,给迟爷爷写一封信的活动。孩子们也了解到迟爷爷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十四、五岁就投身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解放以后,又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他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一个英雄人物。没想到在2008年的春节前夕,迟副主席就托他的秘书把题写好的校名校训捎回来了,当时他的秘书也跟我们说,迟副主席得了重感冒,身体比较虚弱,但他听了培星小学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后,非常赞赏,带病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校训,全校师生真的非常感动。
2010年的11月25日,学校的教师、少先队员代表专程去看望迟爷爷和江奶奶,老两口非常高兴,热情地拥抱了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们题写了一句话,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时,迟副主席也向在场所有教师学生代表发表了一段满怀深情地讲话,他说,“我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那时候的生活和你们今天的生活是没法相比的,但是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奋斗是值得的,看到你们今天的幸福,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欣慰,你们一定要好好努力,要把我们的红旗永远高高地举起来,让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色,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时,迟浩田副主席在听说朱郁校长是沂蒙山人的后代后,非常高兴,现场还为她题写了一副字:沂蒙女儿,厢红园丁!
作为沂蒙山人的后代,我身上流淌着红色的基因,很自豪。我要牢记迟副主席对我的嘱托,在工作当中,落实不忘初心,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好务,把培星小学办成厢红旗地区老百姓家门口最好的学校,这才能不辜负迟副主席对我的期望。
红色·传承
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
由于特殊的红色历史和地域特点,培星小学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来自军人家庭,丰富的军队教育资源、父辈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耳濡目染的军营生活让培星学子从小就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70年来,近万名优秀的培星学子从这里起航,他们中很多杰出的校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孩子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最鲜活的思政教材。
朱郁
韩卫国司令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会回到学校来看望师生、开展座谈,勉励学校师生。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韩卫国司令小学的时候的名字叫韩鲁克,他的同学写的回忆文章都是《回忆鲁克二三事》。他1962年入学,1968年从当时的培红小学毕业。1969年,他正读初一,当时,发生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韩鲁克同学和他的小学同学们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提到:“我的理想和志愿是要当兵,我要保卫祖国。但是,鲁克这个名字代表不了我的理想,所以我要改名,我要叫韩卫国,我要一辈子要保卫祖国,不让国家受别人的欺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立下了保卫祖国的志愿,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成长为国家和军队的栋梁人才。这个故事现在也成为对孩子进行立志报效祖国教育的非常好的思政课教材。
如今,培星人始终牢记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的嘱托,接续奋斗努力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与学校红色历史的挖掘、传承与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爱党、爱国、爱军教育,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在了每一个培星学子的心中,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形成了学校独有的红色办学特色。
朱郁
首先是通过挖掘历史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通过讲红色故事,致敬英雄,开展家风家训的教育等,对孩子们进行红色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革命教育,比如已经坚持了十年的清明节李大钊万安公墓的祭扫活动。通过一次次地走进建党英烈,感受他至死追求信仰的信念,让孩子理解共和国是红色的,从小培养孩子对党、军队、国家的深厚感情。
第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前年,我们师生走进沂蒙山区去感受红色沂蒙精神。师生们走进孟良崮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当时沂蒙山区的人民在最困难的时候,誓死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当时老区人民有句歌谣,叫做“有一粒米做军粮,有一尺布做军鞋,有一个孩子送战场”。让孩子们去体会沂蒙老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中国解放军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情感。家长们也反映孩子们走进革命老区回到家以后,除了分享他们的感受以外,感觉孩子更懂事,比如吃饭也没那么挑剔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变强了,能吃苦了,也懂得感恩和幸福了。另外,孩子们确确实实对党的情感更深了。
所以说,我们希望通过红色传承、革命历史教育等,给孩子们种下爱党、爱军、爱国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从小就有“长大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理想。
我们现在定位在五大核心素养——健康、善学、负责、践行和创新,实际上这五大核心素养就是表达了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同时这五大核心素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的具体载体,希望通过这五大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最终实现为祖国、为革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