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9月30日,海淀教科院与学院路学区管理中心、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海淀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大讲堂”第五十七课《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
海淀家长学校特邀的主讲嘉宾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特殊地区探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唐长钟。
唐长钟,现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独立地质师。他长期在国内外从事野外地质找矿工作和科学探险活动,推动科学探险基地建设、创办全国青少年研学科学考察营。
家庭教育中需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创造精神。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时,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我们从唐长钟老师的讲课内容中,一起找找答案吧——
什么是科学探索活动
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探索和科学探秘等人类对自然世界认知实践活动的总称,包括科学探索研究、实地科学考察、科学探险实践和科普实践探秘活动。
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其他科学学科领域。各项活动按照安全程度、难易程度、危险程度、认知程度、专业程度、参与程度等不同级别及维度进行分类划分。
科探基地及营地均以此分类设立。
青少年相关科学普及探秘活动
科普教育活动
在校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融合。
▫ 入校教育:配合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拓展认知;
▫ 出校教育:参观科普馆、博物馆、文化场所、科研机构、专业科学实验场所、特别自然科学场所。
科普实践行动
包括读行、研学、游学、实验、实践等。
▫ 研学科考:在科学探索考察过程中,感悟科学知识与学科教育的本质联系,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 科普探秘:在特定的活动中,探究和发现未知秘密,领悟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与所学知识的关系,认识当前学习的重要性;
▫ 科学成长:学习身心健康、科学常识、教材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的亲子活动;
▫ 少年科考:8-16岁青少年参与的特别活动。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能力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喜爱是自然的流露,行动是实现愿望的过程。家长们需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进行良好的沟通,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再加以正确的引导,最后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方法。
保持家长的立场
关注孩子的爱好,选择支持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观点立场。方向决定出路,立场决定未来。家长们应当自己先建立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积极正向地引导孩子。活得有意义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生活得美好就更应该活得有意义。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