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即将离开海淀教育网,去往:
继续
取消

八一学校:“上天”七年后,我们决定“入海”

时间:2023-09-22 09:25 海淀教育
【字体: 打印本页

听说了吗?继成功研制并发射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后,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又将全程参与研制我国首艘中学生“无人艇”了!

4月16日,八一学校在校内举行“逐梦深蓝”国防科技教育主题活动暨中学生“无人艇”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启动仪式。水下绕八字行驶、穿越门洞套取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捞取垃圾......来自学校海鲈鱼水下机器人社团、VEX-IQ机器人社团的演示表演,展示了八一学校师生在逐梦深蓝、探索无人艇方面的前驱性实践活动。快一起到现场看看吧~

据了解,八一学校启动第一颗由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工程,至今已有7年时光。期间,学校不断拓展在军事、国防、航天等科技领域的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通过在小卫星项目上的真实工程实践摸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航天特色教育模式。本次活动也是继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之后,又一个由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科技实践活动。

活动中,与会嘉宾与同学们共同欣赏了八一银帆舞蹈团带来的舞蹈《鱼儿》,感受一群勇敢又倔强的鱼儿,为了追寻更美好的家园,在大海中穿峡谷、跨急流、跃海沟,不到达理想彼岸绝不罢休的精神。

大连舰艇学院军事与海洋测绘系教授吴迪为同学们讲授了国防主题科普课程——“换个角度看世界”。

国防科技教育主题互动项目及展示环节中,航海、航空、航天等真实展品与模型设备,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科技互动体验环境。

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表示,希望在各方资源的支持下,学校航海科技教育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以此建立起更加完整与体系化的“国防科技育人新模式”,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培养科技专长、铸就科技脊梁”的教育使命,将八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流国防科技特色学校。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副院长雷波对八一科技社团的展示给予了极高评价。希望一些面向大学生开设的课程能逐渐与中小学生的科研课题、课外兴趣结合,产生更多类似八一学校海鲈鱼水下机器人的项目,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学习,掌握科学实践的基本原理。

随后,北京市八一学校教育集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防科普委员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在现场为航海科技教育协作体的成立揭幕。

该协作体旨在拓展产学研平台渠道,通过平台凝聚力量,让各级协会、学会科普有目标,让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有推广,让中小学综合教育质量有提升,让协作体中每个成员都拥有发挥的舞台。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建设一流国防科技特色学校的新途径,共同探索海洋教育合作交流的机制与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追求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共同构建海洋国防和船海科技科普文化圈,书写互利合作、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与会嘉宾为学生代表授工程旗,希望八一少年在科研之路上不断探索,为国防科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一学校党委书记 牛震云

无论是“上天”还是“入海”,都要从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开始学习。学校通过无人艇项目深入研究海洋、舰艇、无人航海等相关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搭建能开阔视野、深入研究的课程。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让学生在专家的引领之下,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希望孩子们通过平时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学习,参与到国防教育、国防科技教育等活动中,不断了解,加深热爱。

八一学校高一年级学生 王歆浩

希望自己能像科研人员一样思考问题,并且把所学应用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

八一学校高一年级学生 袁来

希望八一学子研制的无人艇可以走出学校、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青少年研究的无人艇,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意识到中国科技青少年站起来了。

未来,八一学校将继续秉持“继往开来,开拓无前”的校训,积极发挥在基础教育中的旗帜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多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致力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手机扫一扫,移动端观看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ICP备202200526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