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当今世界,各民族不可能做到求同存异

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姓名:蔡一诺
【字体: 打印本页
  “各”意为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事物,既然要讨论的是“当今世界”,那么就要求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民族之间都要求同存异,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一,求同存异是一种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的手段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寻求共同之处从而达到互惠互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一直到我们现在对于“求同存异”的运用,都是在小范围地、分别地寻求共同点(比如中美中日中俄中欧,中国可以和不同的国家找到不一样的“同”)。但是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把范围扩大到“世界”这个层面的时候,所能求到的共同点就会变的微乎其微。世界上之所以会有民族之分,就是因为文化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性,现在把全世界所有民族汇聚一处想要求得一个“同”,这不可能做到。
  第二,世界范围的民族求同存异没有意义。首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古代哲学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多样性有利于创新和发展,单一性则反之。其次,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发展历史的承载,是人类智慧与交流的重要象征,民族的文化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文化间的差异性更是民族存在的意义所在,我们更没有必要为了单纯的求同而去在民族文化上做出妥协和改变。
  第三,求同存异只是一种外交政策。我们都是坚定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支持者,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不是该不该“求同存异”的问题,而是怎样的求同存异才是最好的,怎样的求同存异才是具有意义的。打个比喻,父母爱孩子,没有人会对这样的行为提出异议,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所有的要求无条件服从,不顾一切地容忍孩子的所有行为,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就是父母之爱的边界——我们会发现,就算是好的事情,一旦超越了边界,淡化了底线,也会产生坏的效果。求同存异同样具备这样的底线,有价值有意义的求同存异才会对我们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世界范围内的各民族不可能求到一个“同”,而这样的求同也没有必要性,我们不必牺牲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求这个共同点,因为这样缺少价值的求同存异超出了这个方针本应有的界限。差异不是坏事,我们所拥有的不同不是特立独行、偏离主流,恰恰是我们自身独立性的必要佐证,求同意味着付出代价,因为求同需要做出改变,我们求同存异的前提是,权衡所需要的付出,求同存异的结果对于本民族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而当今世界各民族的求同存异不具备这样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当今世界各民族不可能做到求同存异。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