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瑜——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时间:2018-09-07 00:00 教育工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一、推荐人选基本情况介绍
  李松瑜,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女,汉族,1972年1月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北京市第三师范学校,高级教师职称。李老师2009年10月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17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2016年5月李老师所带班集体被评为 “北京市优秀班集体”;2016年1月被评委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2015年5月被评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2012年9月被评为海淀区师德标兵,2015年9月被评为海淀区“四有教师”,2017年3月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二、推荐人选事迹介绍
  扬至诚风帆  抵幸福彼岸
  在中关村一小“以德立人 顺天致性”教育理念引领下,李松瑜老师始终把学生“德”的培养放在首位,她提出“至诚”的教育思想,以真诚作为成己、达人的根本;遵循“自主 灵动 开放”的班级管理原则,鼓励学生超越自我、敢于实践;提倡有价值的学习是儿童成长的原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从教26年,从维护师道尊严到学习旅途中的同行者,李老师不断进取、积极创新,教育成效显著。
  一、坚持儿童立场 以“诚”行教伴成长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人之模范也。”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名好教师应以身行教,不断涵养、提升心灵,以自身的德性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来感染学生言行,从而达到育人目的。李老师谨言慎行、修心养性,把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投注到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更体现在尊重每一个儿童独特的生命感受并激发孩子不断向善。
  1. 坚持儿童立场,关注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人、一个成长中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完整的人,为此,李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喜怒哀乐的感受,像保护幼苗一样,培养和呵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师生心灵之间的感通与呼应,主动走入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维护学生的心力,滋养学生人性的真善美,无论课上还是课下,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生活中来,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与人相处的乐趣。
  2. 秉承“至诚”教育思想,把“诚”贯穿于一言一行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者,诚实、真诚、诚信也。“诚”是李松瑜老师经营班级一贯的指导思想,她所在的教室自然被学生们称为“至诚屋”。李老师用诚挚的爱地对待每位孩子,用真诚的言行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在她的感染下,同学们将真诚作为做人的根本,将诚信作为人生的目标,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以“诚”鞭策着自己的言行。
  3. 遵循“自主、灵动、开放”的班级管理原则,注重个体与环境间的相互融合。
  李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多元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潜能,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把选择权充分还给孩子们,给每个孩子灵动、开放的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比如,通过“我是小当家”“今天我担当”等活动确立班级首席负责制,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岗位中体验担当,在责任担当中获得成长。
  任职以来,李老师的学生先后数人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红领巾奖章”,学生的作品频频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学生多人独立出书做著,学生王海娜和周蔚维的事迹还被《少年报》登报表彰;李老师本人获得海淀区“师德标兵”、优秀“四有教师”、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同时,李老师所在的班集体师生配合默契、班级氛围融洽,所带的2016届班集体先后被评为“海淀区先进班集体”和“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全心全意育人、至诚至美心灵。有一位家长用一首藏头诗赞扬李老师:“感恩意常存,谢君须举杯。松溪水色绿,瑜珮耀星辉。葵苗叶尚微,园丁细栽培。名利身外事,师德人中魁。”
  二、重视主体参与,提倡有价值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为了使孩子愿意学习,李老师重视儿童的主体参与,让知识在学生的脑力活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最终指向有价值的学习,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 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在活动中学习、以活动促学习。
  李老师认为,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满足、喜悦、成功等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够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为此,李老师在班级中创办“读而思小讲堂”“国学经典进课堂”,开展“小脚丫走世界”“葵园小讲堂”“一起旅行吧”“长长的书”“日记秀场”等活动,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也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从学生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
  在李老师眼里,儿童首先是一个正在认识世界的活生生的人,有着多元、个性的成长需求。为此,李老师创办了“仲夏葵”微信公众号,班级成员轮流发表日志,讨论班级事务,开展活动设计,交流学习心得。微信公众号“仲夏葵”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空间和学生快乐成长的新天地,它搭建了一座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
  3. 用榜样的力量和突法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导航学生人生。
  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为此,李老师利用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和有关院所的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科学院,走近科学家”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组织学生到中科院植物所,听取“神奇的植物世界”科普报告,开展听、看、做全面结合的科普教学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航天城,探秘航天知识;体验“国际文化嘉年华”活动,为学生打开书本之外的精彩世界;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加油一起成长”社会公益行动,引导孩子们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主动地帮助他人。
  4. 家校协同育人,以服务理念做到“以生为本”。
  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为了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李老师坚持为家长服务,运用学校开辟的“培育100”搭建了家校联系的一片晴空,继而成立了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开展“和爸爸妈妈看社会”活动,建立“家校融合、学无边界”的体验式学习模式,让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学生家长走进来,为孩子们讲授知识,助力孩子们开展社会化学习,家长们也从原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多地转向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习惯养成。
  三、注重自我更新,聚焦团队合作
  互联网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并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聚焦团队合作,自我更新、集思广益,助力团队成员的成长。
  作为年级组长,在年级组团队建设中,李老师发挥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力争成为老师们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教学工作的协作者、教育困惑的疏导者、生活烦恼的倾诉者,尽心竭力打造“严谨务实、和谐轻松”的教育团队。以教研组活动为例,李老师为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体现新课程的设计要求,带着年级组老师尝试教研方式的改革创新:个人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小组研讨修改——大组讨论交流——上课实践反思,以保证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在相互启发借鉴的过程中发挥团队教师的主体作用,实现每一名教师的成长。2014年7月,《中国教师报》详细介绍李老师领导的团队的工作;2017年,李老师所带领的一年级融合团队被评为“三八优秀集体”。
  2. 主动将经验进行推广与传播,推动“教育大生态圈”的改变。
  从校内来看,作为“松萍工作坊”班主任名师工作坊的负责人,李老师提炼好班主任的经验,通过“构建绿色生态班级”等主题分享,向其他班主任老师传播与分享班主任的工作技巧,带动一批批优秀班主任队伍的成长;李老师还把自己的经验推广到校外,先后在双榆树一小等学校进行《创建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的讲座交流,在海淀学区班主任名师工作站主持主题沙龙活动,把自己多年从事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成果实现共享。
  3.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资料编写,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任现职以来,李老师先后参与编写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使每个学生获得真正成长---自主德育行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等等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以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李松瑜老师用爱与真诚牵起了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将“至诚”的教育理念播撒在学生心间,更用自己的执着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至诚,看着一批批学生茁壮成长,她有浸润心脾的骄傲与自豪,与学生相伴,对未来守望,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扬至诚风帆,抵幸福彼岸。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