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敏——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时间:2018-09-07 00:00 教育工会
【字体: 打印本页
十年砥砺  自强不息
  赵志敏,女,1979年12月生于北京,群众,满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音乐教师,近五年来先后荣获北京市“四有青年教师”等荣誉。
  自2008年调入海淀区民族小学,赵志敏在这里工作了十年。在这十年中,她从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到乐团负责人,再到音乐学科主任,伴随着乐团和孩子们,她也在一步一步地成长着。
  在学生眼中,赵老师可亲可敬,较起真来还有些可畏。为了一个不和谐的乐段,她会和谱曲专家沟通,进行合理修改,也会与声部老师商量,指导孩子们练了再练,直到演奏出美丽的旋律。她还注重在细节中育人,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物品随时整理干净,摆放整洁;教给孩子们外出观看演出的礼仪;与孩子们谈心,告诉他们如何解决个人与团队的矛盾;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她还是个极负责人的副班主任,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了如指掌,那些调皮的小捣蛋鬼都和她成了朋友,愿意听她的话。
  在家长眼中,赵老师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伙伴,她不只是关注孩子的专业提升,还主动帮助家长筹划孩子未来的发展,孩子升中学的事,她比有些家长还要上心。很多家长在孩子毕业升入中学以后,只要得知乐团有演出,还都要跑回来继续做志愿服务。用家长的话讲:“我们舍不得在民乐团六年下来培养出的这份情谊,更心疼赵老师啊!”
  十多年前,民族小学可以说是艺术的荒漠,没有一个孩子会演奏乐器,也没有一个学生艺术社团。今天,学校的艺术、科技、体育社团百花齐放,而馨星民族乐团是这百花园里开放的最早的一朵,也是最娇艳的一朵。
  赵志敏老师可以说是这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十年,赵老师和乐团的专家、学生、家长在这片荒漠中努力跋涉,砥砺前行。
  2008年,赵志敏老师接手了创建不到一年,只有三十多人的以吹打乐为主的乐团,孩子们连《小星星》这样的作品都演奏不了。因为是吹打乐,训练起来声音很大,周围居民忍受不了,到学校来理论,打电话报警,更有家长由于看不到希望而纷纷退团。可以说那时的乐团举步维艰,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赵老师并没有放弃。那时的学校教室非常有限,乐团排练曾经换过五六个地方,搬家也成为了常态,哪里有地方她们就搬到哪里。以前,她是个娇娇女,家里什么活都不让她干,来到民族小学后,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几十斤的中国大鼓一个人就能搬走。
  在这样的坚持下,乐团迎来了第一次演出机会,可孩子的水平有限,演奏《两只老虎》。这次演出给她这个乐团负责人带来的不是欣喜,不是掌声,而是满场的嘲笑。那一刻,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乐团办好,为了能让人看得起。
  带着这样一个目标,她带领专家团队和学生开始了新的征程。从那一刻开始到2011年,她没有享受过寒暑假,连五一、十一的长假都带着学生在训练。哪怕怀孕期间,她依旧站在指挥台上,和孩子们在一起。训练结束后,她还会带着作品去拜访老专家,寻求他们的帮助。管理乐团的这些年,晚上九十点钟回家是常态。乐团的专家叫她“地主婆”,因为她的排练苛刻而严酷;学校老师叫她“赵疯子”,因为一干起活来就什么都忘了,什么都顾不上了,大有“不疯魔不成活”的架势。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民族小学的馨星民族乐团已经由吹打乐团成功转型为全编制民族管弦乐团,拥有演出团学生120人,预备队150人,并在北京市艺术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艺术节器乐合奏及室内乐金奖,赵志敏老师也获得优秀指导奖及优秀指挥奖,2015年被评为海淀区中小学优秀艺术辅导教师。同时,乐团也走出国门,一次次与著名指挥家合作、与艺术名家同台,参与国际演出及交流活动。乐团的精彩演出赢得了民乐大师的赞扬,他们多次用“震撼、完美”来形容这支乐团。
  作为音乐老师、学科负责人,赵老师在教学上也是深入地探索、研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将民族音乐引入音乐教学中,组织音乐教师一起研发音乐校本教材,同时还参与了北京市民族音乐研究工作,录制《中国民族管弦乐》一课,推广民族音乐。她多次承担区级研究课,并连续三年在海淀区新教师培训活动中承担“歌唱教学”的讲座”,受到好评。2016年,她被评为海淀区区级学科带头人,更获得海淀区义务教育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说课一等奖,同年被评为海淀区“四有”教师标兵。
  在工作中,她给予了同事们她能给予的一切帮助。每周都带着音乐学科老师们一起研讨教学,把每位老师的课都当作自己的课,准备材料、邀请专家、备课、试讲、反思,步步尽心尽力。在她的指导下,学校内两名新教师做区新教师研究课获得好评,2018年帮助、指导校内两名教师参加“世纪杯”说课已经进入区赛,指导校内教师歌唱课在全区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而在家人眼中,她是一个指不上的媳妇和不靠谱的妈妈。2016年,赵老师的孩子要上小学了,家人拒绝把孩子放在她所在的学校,而是把孩子送到了家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不是因为民族小学不好,而是家人觉得她的心都给了乐团,给了学校,孩子交给她不放心。每当看到那么多的孩子欢快地徜徉在校园里,享受着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多的资源,而自己的孩子却无法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赵老师心里的苦楚可想而知。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赵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几百个孩子的“神”。问她还有什么要求,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真诚地说:“作为孩子们的音乐老师,他们每一步的成长和蜕变都能令我快乐,从中我能感受到极大的满足。今后乐团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我要学习的也还有很多,我要和孩子们、老师们一起成长!”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工会
  2018年5月15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