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涛——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时间:2018-09-07 00:00 教育工会
【字体: 打印本页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介绍:

  王立涛,女,1981年8月出生,籍贯北京,中共党员,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就职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地理教师兼高一年级班主任,兼任海淀区地理学科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地震前兆监测观测员。近五年来,曾荣获全国“中图版”地理教材课堂现场展示课评比国家级特等奖,全国“中图版”地理教材课堂录像课特评比国家级特等奖,北京市第三届“京美杯”教学论文征集活动市级一等奖,北京市“防震减灾知识大赛”活动北京市团体二等奖,北京市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市级三等奖,北京市“智慧教师”征文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地球小博士”知识竞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环境教育系列活动”,荣获北京市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荣获海淀区“四有”好教师,海淀区地理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为“国培计划”教师授课,召开国家级展示课《等高线地形图》,并多次开设市级公开展示课,例如《山岳的形成》、《地理信息技术》、《遇见未来的自己》等,获得参加领导老师的好评。
  第二部分 教学工作事迹
  一、坚定信念,奉献青春 
  “依然记得大一时的那节思想道德修养课,老师问未来的理想是什么?“一名优秀的高中地理老师”,我未经思索脱口而出,甚至自己都有些震惊。原来骨子里,早就已经埋下了扎根基层教育的种子。”谈到当时的情景,王立涛老师至今任然记忆犹新。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多年的工作中,她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积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学习中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时时以实际行动影响、并带动其他的教师和学生。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每个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地理学科品质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而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在不通的学段地理教育中又是不同的,而同一学段下,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存在的。因此,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程度的学生情况,要结合课程标准、教材需求和学生特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于是她认真钻研课程要求,细细的体会初、高中学生的心理、思维差异,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并订阅专业期刊,时刻为自己充电,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用干练的语言、幽默的风格、丰富的学识,将枯燥的学科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喜欢上这个学科,学到对自己终身受益的知识与能力。
  工作15年来,她曾带过四届高考,成绩优秀,多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大学;五届高中会考,会考通过率达100%,优秀率远远高于区平均成绩。并且自身的魅力影响了好几位同学,选择了地理相关专业的继续学习 。
  在此过程中,她的教学教研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和认可。工作以来,参加过全国地理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荣获国家级特等奖,市区级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征文等,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为“国培”计划教师授课,召开市区级公开课十多节,多次在区学科教研活动中进行教材教法分析,获得同行们的认可与好评;作为海淀区地理学科兼职教研员,认真参与教研及磨题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学科的教学贡献着力量;多次参加北京市高考阅卷及北京会考阅卷工作,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阅卷教师等。
  三、德育引领、率先垂范
  作为北京市教委授牌的百年老校的教师,七年的班主任工作,她一直坚持以学校的“培元精神”,即自立自强、寻真求实,济世爱国为引领,以“好学、力行、知耻、至善”的校训和以培养学生“六会一特长”的生涯教育理念为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有价值的人。
  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从常规入手,严格要求,以活动为载体,培养班级干部,树立好榜样, 营造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1、严格要求,注重良好行为的养成
  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终身受益的价值,既包括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又包括用心主动的劳动习惯、热情开朗的礼貌习惯和有序参与的活动习惯。高一的学生们来自5、6个初中学校,行为习惯差异十分大,因此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先建立班级的规矩,大到不迟到早退,不与师长冲突,小到水杯不上桌、作业上白板(侧板)。与学生达成共识,做事处处以班级荣誉为前提。随时留心孩子们的举动,谁在课间操的时候把教室的灯关掉了,谁把黑板擦得如此干净,谁的作业整洁优美,谁给班级贡献了鲜花,无论大小事宜,决不吝啬溢美之词……当然,对于不好的行为,她多是指出现象,不在班里点名批评,严重的,就找到办公室私下谈话。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好的。加上每周都给班干部开例会,指出一周的优缺点,并制定下周的工作目标,培养学生习惯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班级很快就会进入良好的状态。
  2、选择信任,引领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好的班干部是需要培养的,需要帮助扶持的,改变自己的身份,退居“后台”担当班干部们的服务助手与坚实的后盾。相信班干部们的自律及管理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管理能力。与班干部们一起挖掘本班的“潜在资源”,结合本班特点,开创自己风格。例如,制作属于自己的班刊:《肆意》(14级4班,取“人不肆意枉少年”之意),《仰止报》(17级19中仰之班,取“高山仰止”之情操),班刊记录班级大事件,以及各种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3、关心学生,记录孩子的成长与收获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在这一天,带领同学们为他/她送上私人订制的板报祝福;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及时班内,微信等多形式表彰,让孩子们在班集体感到幸福和快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4、走出校门,用爱心回馈社会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家外,养尊处优。为了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她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到清华园社区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欢声笑语;带领学生到人大社区,为空巢老人送福字贴福字,带去暖心的问候;带领学生走进紫竹院公园,对公众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等,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她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所带班级在各级文体活动、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环境建设先进班”等称号,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大胆创新、尽显光辉
  作为一名科技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海淀区地震前兆监测观测员的身份,建立了“V+地震环保”社团。不断地向学生以及公众宣传环保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并且多次参加各级相关比赛,获得奖项,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参加中国科技部与英国文化大使馆组织的“气候酷派”活动,多名学生表现突出,荣获国际金奖;多次组织学生参与“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知识竞赛,多名学生荣获特等奖,她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辅导教师”称号;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大赛”和“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指导学生成绩优秀,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决赛。
  她就是这样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她的青春,她把心中所用的温情化成无数份爱心奉献着我的学生;她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着教育事业这篇沃土上;学生们亲切的叫她“涛姐”,评价她“作为班主任:是一个负有责任心,可爱,做事情雷厉风行的人;作为地理老师:是一个思路清晰,讲课清楚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人;在生活中也一直在无时无刻不关心这我们,总之您就是一个特别特别棒的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明白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愿意把她的真诚、爱心全部奉献给她所热爱的党的教育事业。

转载请注明来源

附件下载

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17号 京ICP备2022005262号-1